野史来探究|高考作文题目碰到漫画,分清类型是枢纽,学习审题立意三步法


漫画作文是高考作文中比较小众的一个类型 , 因其直观形象地再现生活图景 ,很轻易唤醒读者的生活体验和感触感染 ,激活读者的思惟 。 这种命题与考试作文越来越注重生活性的价值取向非常吻合 。 因此 ,以丹青作品作作文的命题材料 , 是完全可行的 , 而且还丰硕了作文的命题形式 , 符合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多元化趋势 。
野史来探究|高考作文题目碰到漫画,分清类型是枢纽,学习审题立意三步法
本文插图

漫画作文同文字材料作文一样 ,成功的关键在于审题立意 。 那么 , 漫画作文应该如何审题立意呢?
漫画假如按照组成要素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一幅漫画只有画面这个主体部门一种是一幅漫画由标题、主体、画注三部门构成只有主体部门漫画的审题立意方法
假如一幅漫画只有画面这个主体部门 , 那么 , 它的审题立意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步骤进行 , 以2016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为例说明 。
野史来探究|高考作文题目碰到漫画,分清类型是枢纽,学习审题立意三步法
本文插图

这种类型的作文审题立意 ,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
1.观画面
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 ,分析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 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寄意有提示作用 。 因此 , 我们在审读漫画题时 , 只有仔细、全面、当真地观察画面中的人物、事物、时间、地点、背景、文字以及彼此间的关系 ,才能掌握漫画的主题 , 确定文章的立意 。
以人物为主体的漫画 , 要看清楚画的是什么(身份、职业、性别、春秋) , 做什么事 , 表情、动作和神态怎么样 , 说了什么话 , 并且要弄清楚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动作、神情 , 为什么说这样的话 , 含义是什么等 。
2016 年全国Ⅰ卷作文这幅漫画由两部门组成:图片上方画的两个孩子 , 一个孩子考了100 分 , 脸上有一个亲吻印;另一个孩子55 分 , 脸上有一个巴掌印 。 图片左下方这个孩子考了98 分有一个巴掌印 , 右边61 分却有一个亲吻印 。 这反映的是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赏罚 。 我们除了横向比较外,还可以纵向比较 。 第一个孩子是100 分降到了98 分 , 所以由奖励变成了惩罚;第二个孩子从55 分升到61 分 , 及格了得到奖励 。
透过现象分析背后的题目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漫画? 现在的教育就是一个追求成绩、追求升学的教育 ,这种教育到底是不是当今社会应该倡导的? 形成这种教育的原因有来自家庭方面的、社会方面的、学校方面的 , 但从这张图亲吻的口红印看来 , 这是来自家庭的 , 所以这幅漫画实在是想夸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再深入一点 ,我们是不是可以探讨一下这种单一化的赏罚方式到底是否利于孩子的成长 。
2.析手法
许多漫画经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隐喻、象征、相比、对比等艺术手法 , 以达到讽刺或警世的目的 ,引起观者共识 。 使用这些手法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 ,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寄意所在 。 所以 ,审题时必需留意漫画使用艺术手法之处 。
2016 年全国Ⅰ卷漫画材料运用了对比手法 , 整个漫画形成了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的对比 ,对比的结果是:一个孩子得到“吻”或是取得满分 , 或是比上次提高;一个孩子得到“巴掌” , 或是成绩不及格 , 或是成绩比上次退步 。 总之一句话 , 只许提高 , 不准退步! “吻”和“巴掌”分别代表鼓励和惩罚的方法 , 仔细品味 , 还有暗藏在“巴掌”与“吻”中的家长、学校、社会立场的对比 。 两位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学校) , 表面看有所不同 , 一个是苛责 , 一个是鼓励 , 但在本质上都是“唯分数论” , 都是错误的 。
3.联现实
漫画大多具有针砭时弊 ,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功能 , 解读时必需展开类似联想想象 , 跳出画面 , 联系现实 , 由此及彼 , 由“实”及“虚” , 由表及里 , 揣摩画外之音 。 考生要多角度思索 , 切忌就画论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