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香山寻觅永安陵,辽朝皇帝为何葬在这里?( 二 )


《辽史·天祚皇帝本纪》载 , 耶律淳死后 , “百官伪谥曰孝章皇帝 , 庙号宣宗 , 葬燕西香山永安陵” 。 是年十一月 , 金军攻来 , 耶律淳及其后继者的小朝廷覆灭 。 据《施甸长官司族谱》记载 , 耶律淳的儿子耶律阿撒被金朝俘获后投降 , 任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尹 。 其孙耶律秃花后在桓州率众归附成吉思汗 , 其后子孙随元军南征 , 并在元朝末年落籍云南 , 成为施甸长官司的世袭土司 , 从元朝末年到1949年 , 共传袭了607年 , 现有后裔15万 , 分布在滇西南的大理、保山、临沧、德宏和西双版纳等地 , 少数居于缅甸果敢、腊戍、八莫一带 。
这历时不到一年的政权 , 也曾留给北京一星半点的印记 , 如清代乾隆年间戒台寺尚存“已泐辽碑一 , 起复知枢密院直学士虞仲文撰 , 建福元年立”(《日下旧闻考》卷105) , 大致内容是 , 建福元年 , 燕京慧聚寺一位名叫悟缠的和尚 , 在耶律淳的支持下 , 得到法钧大师生前所持“大乘三聚戒本” , 具有皇帝批准的传戒资格 , 得以在燕京地区开坛传戒 。 但这通“建福元年碑”今已不存 , 北辽留给后世的印记 , 就只有这个若隐若现的永安陵 。
身后之陵规格低辽朝香山寻觅永安陵,辽朝皇帝为何葬在这里?
文章图片

永安陵是文献记载的香山最古老的陵墓 , 由于其是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仓促构筑的 , 规模不可能宏大 。 江山易主后 , 因耶律淳是“僭伪之君”的缘故 , 陵墓也不会得到历代官方的保护与修缮 , 又长期处于皇家禁苑之中 , 外人难得窥见 , 很快就湮没得无声无息 , 因而长期缺席了北京方志的记载 。 目前只在清乾隆年间的《日下旧闻考》中有“永安陵今无考” , 在《光绪顺天府志》中有“陵今无考”的记载 。
到了民国年间 , 御苑开放 , 永安陵才以“辽王坟”的名字再现世间 。 在1920年出版的香山测绘图上 , 就已经在双清别墅的西南上坡方向的蟾蜍峰之东标注了“辽永安陵”的位置 。 民国学者田树藩在《西山名胜记》中 , 记载了他所见的辽王坟 , “为二丈长一丈宽之三石洞” 。 教育家熊希龄在1918年前后所建的双清别墅 , 曾有“双清小八景”之说 , 辽王坟即为其中一景 。 熊希龄先生自己也曾陈述:“园内辽王坟……保存如故 。 ”
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 , 辽王坟曾引起过各方的关注 , 卢作孚先生游香山时曾特意前往一观 , “看辽王坟 , 砖砌墓道 , 掘露出来 , 工作很坚” 。 燕京大学历史学会出版的《史学年报》1936年第一期记载:“古迹古物调查实习班自开课以来 , 已作数次之调查实习 , 计有香山辽王坟、颐和园、涿州……文丞相祠堂等处 。 ”
不过 , 数十年来 , 已鲜有辽王坟的记载 , 这个隐现无常的陵寝再度隐没 。 辽王坟在民国年间的惊鸿一现 , 仅在当年的一些文献与地图上留下了点滴的鸿爪之痕 , 也留下了太多难解的谜团 。 辽王坟到底发现于何时?是否出土过圹志、陪葬品、壁画之类的文物?到底是不是当年的永安陵?因为没有进行过科学的考古发掘 , 且遗迹现已无存 , 也没有照片存世 , 只能根据文献上的只言片语做些推测 。
契丹人本有崇拜大山的习俗 , 又继承了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制度 , 所以辽代帝王均选择风景秀丽之处 , 依山为陵 , 地表没有高大的封土 , 陵前建有平面呈正方形的享殿 。 从已发掘的辽帝陵寝来看 , 具有“凿山为殿(墓室)”、砖砌地宫墓道、三个主墓室并列的共同特征 。 再结合民国以来对辽王坟的点滴记载 , 其也具备相同的特点 , 应该是可信的 。 近年来 , 香山地区曾出土过一些辽代石棺墓葬 , 据目击者称 , 有的上面还有“耶律”字样 , 显然是辽代贵族的高等级墓葬的集中地 , 如果能对这些辽代遗迹进行科学的梳理与考察 , 对于研究辽代的北京历史应具有一定的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