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之始|专家却评价甚高:不称臣,华夏必沦陷,李渊反隋不惜向突厥称臣( 二 )


李渊最担心的就是突厥一面答应结盟 , 一面派大军南下 , 如果这样 , 中原士民会把李渊视为勾结突厥南下侵害百姓的罪魁祸首 , 自己精心打造的人设就会在瞬间坍塌 , 立时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
好在刘文静办事得力 , 突厥在此时又没有南下的打算 , 李渊算是逃过了一劫 。
万事之始|专家却评价甚高:不称臣,华夏必沦陷,李渊反隋不惜向突厥称臣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据《旧唐书》记载:“高祖起义太原 , 遣大将军府司马刘文静聘于始毕 , 引以为援 。 始毕遣其特勒康稍利等献马千匹 , 会于绛郡 。 又遣二千骑助军 , 从平京城 。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了 , 不是500骑兵吗?这么又变成了2000骑了呢?
其实 , 这是大家不了解古代兵制的原因 。 古时候作战 , 每名骑兵正兵需要配备三名辅兵 , 突厥派来了500名骑兵 , 每人配备3名辅兵 , 正好是2000人 。 当李渊得知突厥仅派了500名骑兵的时候 , 不禁以手抚额: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啊!
可就是这500正兵 , 李渊也是把他们供养起来 , 根本不敢派他们上阵 。
其实 , 李渊也不是就缺少这500人 , 而是借此向突厥传达一个信号 , 即自己和突厥是盟友 , 有困难互相帮助 。 同时 , 又向其他反王传递了一个信号 , 即如果你们敢于在攻打长安之时打我的主意 , 突厥可是我的后盾 , 打我就是打突厥 。
可就是这500名骑兵给李渊造成的困扰也是够多的了 。 据《旧唐书》记载:及高祖即位 , 前后赏赐 , 不可胜纪 。 始毕自恃其功 , 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 , 颇多横恣 。 高祖以中原未定 , 每优容之 。 ”
在这里还有一个插曲 。 那就是李渊派刘文静去和突厥结盟的时候 , 突厥始毕可汗见李渊书信中写的是“欲大举义兵 , 远迎主上”也就是说 , 李渊不是要造反 , 而是要举兵迎接隋炀帝 。 以始毕可汗这种老狐狸哪里会不知道李渊心里想的是什么?
始毕可汗也是个实诚人 , 对李渊这一套很不感冒 , 造反就造反呗 , 还来这么多花活!据《资治通鉴·隋纪》记载:始毕得启 , 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 , 我所知也 , 若迎以来 , 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 。 苟唐公自为天子 , 我当不避盛署 , 以兵马助之 。 ”
始毕可汗这就是要逼着李渊表态 。
万事之始|专家却评价甚高:不称臣,华夏必沦陷,李渊反隋不惜向突厥称臣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李渊此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 如果现在就打出反隋的旗号 , 那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 , 就会像杨玄感那样遭到隋朝强烈的反击 。 隋朝可以容忍出身平民和普通士族的人造反 , 甚至视而不见 , 可对于高级的士族和官僚造反 , 他们却极其重视 。
隋炀帝二征高句丽时对近在咫尺的窦建德、张金称视而不见 , 而对于远在洛阳造反的杨玄感却极其紧张 , 甚至放弃二征高句丽 , 也要消灭杨玄感 。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这些高级贵族和官僚都是门生故吏遍天下 , 在朝内朝外都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 一旦让他们做大 , 对隋朝造成的冲击远超过几个 , 甚至十几个反王 。
可如果不答应始毕可汗的条件 , 就达不到与突厥结盟的目的 。 为此 , 李渊做出了一件掩耳盗铃的事情 。
隋朝的旗帜是红色的 , 突厥尚白 , 旗帜是白色的 。 李渊为了满足既不过早暴露自己意图 , 又要向突厥表示自己的臣服的目的 , 创造性的设计出了一种红白相间的旗帜 , 看起来有点像粉红色桃花 。
可是 , 李渊再怎么掩盖也改变不了其造反的事实 。 李渊起兵后 , 虽然打着“废昏立明 , 拥立代王 , 匡复隋室”的旗号 , 但隋朝君臣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 李渊自欺欺人的小把戏根本瞒不住隋朝那些久经风雨的老臣们 。
在关中兵力不足的情况下 , 隋朝仍然派出了全部主力狙击李渊 , 使李渊一时陷入了困境 。 如果不是李渊未雨绸缪 , 早早的就摆平了突厥 , 此时不要说突厥南下 , 只要刘武周出兵 , 就会把李渊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