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财经|专访达晨财智投资总监钱德高:降低预期是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实现双赢的务实之举

资本市场的多元化融通背景下 , 创投事业积聚了新的前进动能 , 同时也给经历过往风浪的弄潮儿以更明确的经验方向 。 续航之初 , 创业者、投资机构应该如何调整思路?
依达晨财智投资总监钱德高的观察 , 降低预期是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实现双赢的务实之举 。
晨财经|专访达晨财智投资总监钱德高:降低预期是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实现双赢的务实之举
文章图片
晨财智投资总监钱德高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谈众创空间:把握产业转移的机会
提到科创争先的区位竞争优势 , 西部高地成都自2000年就开始进行创投产业化的探索 , 早期的“盈创动力”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 也在四川全省科创界乃至全国双创氛围中独树一帜 。
如今 , 汇聚风投管理、项目孵化及担保支援于一体的阶梯式金融服务在激活创业服务的同时 , 创投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已在蓉城探索科创空间模式 , 开始记录众创生态下的“成都经验” 。
钱德高受邀对本次科创空间专访发布会进行点评 , 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众创空间的发展要结合区位经济发展的特征 , 把握产业转移的机遇 , 发挥其在创业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汇聚优势 。
钱德高指出 , 成都的产业生态较为多元 , 特别是在医药、军工及文创领域具有较为深厚的积淀 , 辅以西部特有的地理及政策倾斜 , 一些一线城市产能在进行转移或延伸的过程中 , 成都亦可以发挥多元产业化跟进式互补 。 对各产业布局的全国流动以及成都本地科创事业拔高具有重要意义 。
目前 , 包括华为、腾讯、阿里等知名企业均有在成都本地进行技术落地 , 并打造专业产学研生态基地 , 为本地多种项目孵化器和创新产业园进行技术加注和产业优化 。
因此 , 创业者与投资机构发力成都科创事业前景可期 。 但与此同时 , 围绕创投生态的协同发展 , 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创业者与投资机构也提出新的挑战 。 在钱德高看来 , 迫切之需在于二者均要降低自己的预期 , 从实际出发 , 多做有益于实体经济发展和助力企业资本化转型的事情 。
谈创业:创始人不该把机构当做交易对手
创业应该定义成生意还是事业?或许在当下难成定论 , 特别是对于领略过全民创业高光时期的“后浪”而言 , 仅做事业规划忽略项目估值的商业价值似乎难以定调 , 而这恰恰是一些机构投资人不太喜欢的风气 。
“我不喜欢对面坐着的是议价专家” , 钱德高强调 , 创业作为一个动词而言 , 仅仅是个开始 , 创始人理应让自己的企业活下去 , 而不是伺机找机构卖个好价钱 。
这句话听起来尖锐 , 但在采访中采访人员发现 , 成熟的投资机构之所以挑剔 , 是因为在当下创业生态之中 , 扮演上游项目生产一方的创始人梯队已经开始萌生了创业即买卖的风气 。
钱德高早期也投身过创业大潮 , 在他看来 , 时下略显浮躁的创业风气已经让更多的年轻人创业年龄提前 。 这不仅使得创业者缺乏对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科学性的深度打磨 , 也渐渐把创业的池水搅浑 , 投资机构更难发现真正的黑马 。
“有的企业在一开始就存在运营及盈利的短板 , 甚至没有测算项目应有的体系 , 却能在估值环节报出天价 , 这本身就背离了创业者该有的企业家精神 。 ”钱德高告诉采访人员 , 虽然创业者和投资人在商洽时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 但前者不应该把投资机构看做交易对手 。
“我希望遇到在行业中有长期积累的人 , 特别是那些身兼技术攻关与产业开发执行落地的复合型人才 。 ”钱德高表示 , “用投资机构的钱养活自己不是本事 , 而那些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清晰的创业者 , 我们更愿意合作 。 因为这类企业通过商业模式转化成现金流的能力强 , 有希望反哺到企业自身发展 , 快速实现资本化 , 这才是主流创业者应有的内涵 。 ”
但这样的“企业家”在现实中却并不常见 , 钱德高称 , 前些年的全民PE和全民创业的泡沫膨胀期已过 , 但惯性犹存 。 特别对创业者来说 , 很多依然抱着赚快钱的思路经营 。 但实际上 , “冲动创业并不可取 , 时下已经有很多项目难以拿到融资 , 即便有了上一轮风投也不能保证接下来依然有投资人愿意跟进” , 而这在全国都是一个共性的认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