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人”白乐天

“丧人”白乐天。“丧人”白乐天

“丧人”白乐天。今人表现白居易《琵琶行》的画作
撰文:潘顾亭林(原 胡侃) ,微信公众号:胡侃文字(hukan1969)此为《元白诗笺证稿》读后杂记的第一篇 , 简单复述书中所提到的白居易的出身及人生处世哲学 。 另外还有两篇 , 分别为《作为“渣男”的元稹》 , 主要依据陈先生著作 , 简单介绍元稹的情感经历 , 主要是与双文的爱情悲剧 。 第三篇为《元稹 , 终成“社会人”》 , 简单介绍元稹的仕宦过程 。1.
前段时间 , 一位中医为我号脉 , 一脸忧郁的惊叹我脉象之弱 , 并语重心长的说:三十来岁的人不应该是这样的脉象 , 怎么会这么弱呢 , 像五六十岁的人 , 要多运动 , 多锻炼 。我对这个好心的、符合事实的建议自然还是嗤之以鼻 。 因为我实在不能接受运动这件事 。 然而 , 最近忽然反思 , 多年以来时常觉得生活忧苦多而欢乐少 , 多数人和事都是被迫和疲惫的应对……这种种感受 , 或许正是因为脉象太弱的原因 。 倘若中气十足 , 也许我也是个慷慨激昂的有为青年状态 。这只是脑子里一闪而过的想法 , 我不太可能变得爱运动 , 对周围人事分外激情 , 对生活厌倦可能是一个常态 。 这么丧着生活在现在这个环境里非常政治不正确 , 或许还会影响别人的善良和阳光 。 有道是 , 即便丧也不能不负责任 , 我得找到负责任的丧的理由 。2.
白居易就是一个“丧”的人 。 他的安身立命之道叫“知足不辱” , 根儿是老子哲学 , 外人评价叫纯粹消极 。 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立世之道 , 并不是因为喜欢老子 , 也并非社会上很流行这样的时髦哲学 , 而是源于他亲身感受和经历 。 所谓“处世观物比较省悟而得之” 。他出身并不显赫 , 而且还有硬伤 。 他的家族远祖有外族文化倾向不太讲究礼法 , 但这 , 尽管在大唐还是个华夏自大的时代 , 也实在不能成为被指摘的缘由 。他出身的硬伤在于他父母的婚姻——他的父亲和母亲的真实关系是亲舅舅和亲外甥女 , 在当日乃至今日 , 这都有悖伦理 , 不能被世人接受 。 而他母亲的死也十分糟心 。 他母亲有严重和广为人知的心理精神疾病 , 并在外观花时发狂而掉到井里殒命 。 这整个事件让人可议论的话题实在太多 , 在从不缺乏八卦的世界里 , 他自然成了政敌、嫉妒客攻击编排的目标 。此外 , 他这样的出身和仅有的文章专业 , 决定了他只能归属于崇尚辞藻、淡薄礼教、好标新立异、喜欢打破传统的一类团体或圈子 , 这个圈子就是所谓牛李党争中的“牛党” 。 他本人和牛党党魁牛增孺的关系也的确不一般 。但这就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党派纷争之中 , 其中不管是牛党还是李党 , 互有胜负之中 , 有时显耀之外 , 更多的人 , 更多时候都是结局悲惨、遭遇酷烈 。白居易要想保全自己 , 让自己稍微平静一些 , 便不得不让自己“丧”一些 , 知足 , 因为知足而能不受侮辱——也就是更有尊严一点 。3.
他在诗里说 , “穷通谅在天 , 忧喜即由己” , 发达和潦倒老天说了算 , 忧愁和欢喜却是自己所能决定 。又说 , “朝餐不过饱 , 五鼎徒为尔 。 夕寝只求容 , 一衾而已矣” , 这话到今天我们还这么说 , 吃不过是一个胃 , 你做五大锅饭又吃不下;睡不过找个容身之地 , 一床被就够了 。又说 , “勿言舍宅小 , 不过寖一室 。 何用鞍马多 , 不能骑两匹” , 别嫌房子小 , 睡觉不就是在一间吗 , 车也不必太多 , 你又开不了两辆……比起白乐天 , 这才是“佛系” 。 而那个时候的人 , 所在意的与今天大多数人所期待的何其相似!他不仅在思想上知足 , 还将自己的信仰进一步具象化 。 他从很早的时候就炼制丹药 , 或许是为了追求长生——这本来也是道家应有之义 , 但更多是为了享乐——享所谓声色之乐 , 他的朋友韩愈也是深喜此道的代表 。 但他的炼丹之路并没有成功 , 以至于到了晚年因为绝望而宣称自己改信佛教 。 但至少 , 他的消极知足不单纯表现在社会角色上 , 还真玩起了“手作” 。 可见他对于生活这事多么虔诚 。 (完)————————————以上内容均根据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 , 原作十分精彩 , 复述过程中若产生错误均因理解不到位 , 由本人负责“丧人”白乐天

本文为胡侃文字编号025号文章 ,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 若承蒙转载 , 请注明出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