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618怎么就干不过双十一?( 二 )


一方面6月电商购物热情被迅速点燃 , 而另一方面两大主力京东和阿里的差距在缩小 , 这又如何解读呢?
在618期间 , 京东针对第三方机构的3C品类市场占比被天猫超越打起了笔墨官司 , 在此之前两家公司虽然纷争不断 , 但在大促期间 , 就一大品类市场占比掀起波澜的近两年还是少见 。
为何又集中在家电3C领域呢?
我们不妨从产业角度去思考 , 根据统计局和商务部数据 , 我们制作了部分重点品类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总零售和电商交易同比增长情况
在第一季度 , 生活刚需类产品仍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势头 , 代表性品类(如米面粮油 , 买菜等)加速了线上化 , 但以服饰、家电为代表的几大品类在疫情期间却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 同比呈加速下行的趋势 。
其中 , 服饰的线上化程度最高 , 2019全年电商销售占比高达24.5%(商务部数据) , 家电行业的线上化渗透仅有12.4% , 疫情情况最为严峻的第一季度 , 服饰业不仅整体同比收缩 , 且线上亦是大幅收缩 , 家电则略有回正 。
在工信部公布的数据中 , 服饰行业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 , 大多处于去产能的阶段 , 即 , 总产能维持在同一水平区间 , 收入收窄 , 利润压缩 , 行业投资亦在减少 。 宏观看 , 服饰行业已经早已进入了存量阶段 , 线上替代线下渠道 , 带来新增量较少 。
在疫情中 , 用户消费习惯趋于保守 , 服饰首当其冲 , 即便到5月份 , 服饰无论是全渠道还是线上增长均未回正 , 服饰对618整体销量的拉动力是很有限的 。
家电业则有很大不同 , 虽然近年家电业因为地产业影响受到很大限制 , 但生产端仍保持稳定增长 , 销量亦较为平稳 , 且线上化程度较低 , 由于家电尤其是大家电亦有一定的刚需成分 , 若在此关键节点提高线上渗透率 , 平台显然可坐收行业转型红利 , 且 , 智能手机在5月份全面回暖 , 对拉动平台增量亦有相当意义 。
如此再对比阿里和京东零售的特点 , 阿里零售权重较高的服饰遭遇了较为严峻的瓶颈 , 但美妆类在疫情期间线上增长明显 , 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服饰的风险 , 全面来看 , 阿里对标京东 , 有品类退居二线 , 有品类跃居重要地位 , 当然亦有品类处于胶着阶段(如日百类) , 如此 , 家电和手机构成的大3C品类权重自然提高 , 口水战虽是表面 , 但指向还是业务 。
以上分析大概也验证了618期间 , 京东和阿里差距缩小的这一事实 。
回答开篇问题 , 618以后会成为双十一同样的地位吗?
我们认为虽然2020年618数字确实火热 , 但其中很大原因在疫情期间的正常零售秩序的紊乱 , 以及618期间消费券的发放 , 亦有宏观经济CPI的走低 , PPI(生产价格指数)受疫情供需影响下滑 , 为商家让利提供了良好的宏观和行业背景 。
但疫情总要过去 , 生活恢复正常 , 6月份在企业去库存方面的重要性难以达到年末双十一的高度 , 但随着家电 , 日百以及米面粮油等品类线上化的加速 , 618与双十一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 事实上 , 6月电商交易总规模与11月比值已经接近80% , 但反超可能性甚小 , 6月电商占社消比重长期落后11月是可以说明情况的 。
说回阿里和京东 , 作为行业主力参与者 , 本质都是在收获零售线上化的市场红利 , 从今年的情况看 , 双方摩擦仍然会不断 , 竞争的关键品类会在美妆、家电、手机等可获得线上净增规模的领域 , 其中阿里和京东各有优势品类 , 竞争比较胶着 , 但总之阿里在品类上护城河优势仍然是明显的 , 京东短期内不会造成根本性冲击 。
联系到近期零售业尤其是家电业新闻不断 , 黄光裕出狱 , 国美先后与拼多多和京东通过可转债形式开始战略合作 , 大致佐证了我们以上的判断:家电行业2020年会有大变 。
无论是疫情特殊时期的线下销售能力受阻 , 抑或是线上渗透加剧已是大势所趋 , 断然难以更改 , 国美在纠结多年之后 , 终于选择了向线上妥协 , 以自身多年建立的供应链体系来助力行业的全面上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