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孙子眼中的爷爷和东来顺老掌柜

两个孙子眼中的爷爷和东来顺老掌柜
两个孙子眼中的爷爷和东来顺老掌柜
爷爷眼中的东来顺老掌柜作者:工人日报泉明说起来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的我还没上学 , 每逢周五常跟祖父去东四清真寺礼拜 , 而东来顺的老掌柜也是虔诚的穆斯林 , 所以每逢“主麻”(周五)就能碰到 。 我祖父是大胡子 , 东来顺老掌柜的胡子也不短 , 只是身量比我祖父略矮也略胖 。 每每相逢 , 老哥俩先用穆斯林的专用语问候 , 然后祖父必让我叫他:“丁把把” 。 我也是 , 非经祖父提醒才怯生生张嘴 , 从没主动过 , 或许正因如此 , 丁把把每次都夸我老实 , 从没夸过我聪明 。 “老实”大概就是不够“聪明”的意思吧?当然这是多少年之后才悟到的 。“把把”是回族孙辈对祖父的称谓 。 祖父的二弟喊“二把把” , 祖父的三弟喊“三把把”……祖父的平辈朋友则在“把把”前加姓 , 如东来顺的老掌柜姓丁 , 就喊“丁把把” 。 不过 , 佬爷还是喊佬爷 。 佬爷的二弟喊二佬爷 , 佬爷的三弟喊三佬爷……但佬爷的平辈朋友却也是在“把把”前加姓的喊了 。丁把把慈眉善目 , 每逢我喊过“丁把把”之后必称我“孙伙计”然后夸我“老实” , 我则一言不发地倚在我祖父的身傍 , 像块木头桩子 。 虽说每礼拜都碰面 , 但说话的工夫有限 , 几句话而己 。 待一上殿礼拜都认认真真的礼拜 , 聚精会神地听阿訇宣讲 , 而散拜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我祖父跟我讲过丁把把 , 说怹年轻时受过不少累吃过不少苦 。 起初摆小摊卖吃食 , 因为实在所以买卖红火越做越大 , 后来开了东来顺 。 还说丁把把他们家哥几个抱团 , 兄弟相互扶持 , 东来顺对面的天义顺酱菜园是丁把把兄弟的 , 东来顺的油盐酱醋不求外人 。 东来顺用的羊也是丁把把兄弟直接从西口买来在常营存栏 , 啥时用啥时宰 。 东来顺把常营当存栏地 , 无外乎常营是回民村 , 又离城里不远 。 离城更近些的回民村当是德胜门外的马甸 , 不过 , 按现在的说法 , 当时的马甸有点城乡结合部的意思 , 街上商铺不少 , 而常营是彻底的农村 。常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未年 , 明朝大军围困大都 , 常遇春统帅的大军中有一支步兵长枪营劲旅 , 他们的营盘就是后来的常营 , 其人员构成皆是军士 , 说白了就是军队集体转业 。 因为他们是回族 , 所以先建清真寺 , 后建住宅房 。 像常营这样的村落 , 在北京还有康营、薛营 , 都是明朝回族军队集体转业的成果 。 至于 , 明朝裁军的历史 , 无力考察 , 也许打下大都 , 往后的重点是民生即种地产粮 , 所以才如此这般地裁军吧 。 另外 , 回族兵有“争教不争国(权)”的传统 , 即只要有清真寺礼拜 , 什么官爵、赏赐都不过于计较 , 故而军队集体转业相的阻力较小 , 落实圣意较快 。 猜测而己 , 不足为凭 。另外还有一个猜想 , 东来顺存栏于常营 , 是不是有两重意义?其一大批量选最佳时机口外购羊 , 成本降低;其二 , 在常营调膘 , 待最佳口味时上市 。 按现在的理论 , 即保证货真 , 又尽力降低了成本 , 是生意人的精明战略 。 看来 , 丁把把怹老人家不仅吃苦耐劳 , 而且颇懂经商之道 。我祖父还赞丁把把将买卖做大了之后依然厚道 , 周济穷人 , 老人家说东来顺的涮肉不坑人 , 足斤足两 , 全是精品 。 切涮肉选下来的肉则细分细用 , 所以东来顺的馅饼是苦力们的最爱 , 原因就是不仅便宜 , 而且肉多味好 。 听说 , 丁掌柜曾有高论:“卖涮肉时就回本了 , 卖馅饼时就应当手宽些” 。 “手宽些” , 这己然超出生意人的精打细算 , 而展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用心 。 没有华丽的口号 , 却有切实的行为 。我祖父与东来顺老掌柜的交情仅是相识相知而己 , 除了相逢寒暄平时并无太多往来 , 更不像现在的“铁哥们” 。 因为我祖父带我去东来顺解馋 , 从来没找过掌柜的 , 东来顺也从来没给打过折更甭说免单了 。 当然 , 或许当初没那风气 。 说真的 , 还是没那风气的好 。 后来一公私合营 , 去东来顺解谗的事就几乎绝迹了 。 再后来一上学 , 也就再没去过清真寺 , 自然再也没见过丁掌柜 。小学念的课本(也许是课外读物)里有揭穿东来顺资本家压榨剝削劳动人民的课文(好像是以东来顺老伙计口吻写的) , 回家念给我祖父听时 , 我祖父道出两个字:扯臊!现在的东来顺多了去了 , 北京就有好多家 , 外埠也不鲜见如上海、沈阳 , 说不定外国都有了 。 喝水不忘挖井人 , 仅由此说 , 丁老掌柜就功不可没 。 可惜 , 丁老掌柜是背着资本家、剶削阶级分子的恶名离开的 。 假如丁老掌柜依然健在 , 说不准政协里有个席位……其实 , 丁老掌柜就是能吃苦肯下力 , 精明而又不失厚道的买卖人 。 所乞盼的无非是平平安安做买卖 , 逢“主麻”、逢节日到清真寺礼拜 。怹老人家不应该遭批判 , 当然怹老人家也不惜憾被吹捧 。 两个孙子眼中的爷爷和东来顺老掌柜
毛泽东时代只吃过一次涮羊肉1956年1月全国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全部公私合营 , 出现了过快、过急所带来的问题 。 为此 , 1月20日 , 陈云提出:批准 公私合营之后 , 需要一步一步地落实那些措施 , 他要求观察、研究解决公私合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和全聚德的烤鸭不好吃了的问题 。 毛泽东非常重视陈云的意见 。 1 月25日 , 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 , 毛泽东专门请陈云讲一讲公私合营后发生的东来顺涮羊肉、全聚德烤鸭不好吃的情况 。 陈云不仅分析了此类问题发生的原因 ,而且为研究解决此类问题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三年困难前大街上老是敲锣打鼓 , 不是庆祝公私合营就是大炼钢铁轰家雀 。 我那时很小 , 但记得被合营到东安市场的爷爷带我吃了顿东来顺的涮羊肉 。 从那次以后到改革开放 , 虽然住家离东来顺不到二里地 , 一个街道办事处 , 可鸡犬之声相闻 , 光闻味却吃不起涮羊肉 。 穷逼!文革前爷爷又带我去东来顺吃肉饼 。 吃着吃着又想吃涮羊肉 。 爷爷说:肉吃多了妈打 , 咱也钱不够 。 最后他带我在明星电影院看了场电影《林则徐》才算了事 。吃肉饼时 , 门口还有东来顺的阶级斗争宣传栏 , 控诉丁老掌柜如何盘剥工人 。 爷爷对我说 , 咱北京有"三顺" , 东来顺、天义顺、永昌顺 , 都是他们丁家哥仨个开的 , 咱回回人都本分 。 资本家规矩着了 , 根本不坏 。爷爷退休后工资29.6元 , 生活状况下降 。 到了文革又被强行降到16 。 一直到他老人家1979年去世 , 十几年领工资必走东来顺 , 但只能路过而不入 。 吃不起啊 , 只能闻闻味道 。70年代初 , 朝阳门里的清真馆子推出了"简易涮肉" , 也称"共和锅" 。 火锅中打上格子 , 水可以流动肉不会漂走 , 三毛五一份 , 二两多肉 。 一开始吃的人很多 , 后来有人说不干净传染肝炎 , 一个它 , 一个伊拉克蜜栆 。 老秦记得清清楚楚 , 蜜枣一斤三毛一 , "共和锅"一份三毛五 。生在红旗下 , 长在新中国的毛泽东时代 , 秦爷只在东来顺吃过一次涮羊肉 。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初 , 因第二职业多了收入 , 每个月都会去吃东来顺涮肉 。那时人特别多 , 大队一排好几个钟头 。 秦爷读中学时二班的一个最漂亮的女同学杨荣庆在东来顺工作 , 没钱时从来没说过话 , 有钱了想夹个塞儿 , 又老碰上人家倒休 。 总不凑巧 。小时候家里有个涮羊肉铜锅子 , 后来坏了 , 又买过几次砂锅 。 那时穷极了 , 搁上块肥油 , 放上点白菜 , 这就叫涮肉 , 买瓶六毛五一瓶的青梅酒 , 几个人一聊 。 这就是咱北京人活生生的写照 , 吃白菜梆子 , 也要侃天安门城楼 。陈锡联将军"文革"中人称"陈三两" , 意为陈当政时沈阳居民每月只供应三两肉、三两油 。 其实当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 北京呢 , 半斤肉 , 半斤油 。 汉民还是只供应猪肉 , 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口牛羊肉 。再说县团级干部工资大都一百五六 , 每月都吃得起涮羊肉 。 曾在东来顺碰到过两次单位姓齐的所长 , 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似乎在念叨:姓秦的小子哪来的钱 , 是不是偷窃贪污 。当时小青年 , 工资也就三四十块 , 到了东来顺 , 只能门口买斤不要票的一元钱一斤的剩羊肉馅 , 拿回家搁上白菜梆子涮去吧 。在毛泽东时代出入东来顺吃涮羊肉的大都是官员、外国人和文化名流 。 再有就是男欢女爱显阔绰 , 几个穷哥们攒了几年钱 , 心不甘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不吃涮羊肉忒难受 。计划经济时代副食店卖羊肉工作绝对牛 , 虽然工资不高 , 但交际厚 。 毛泽东时代的汉民族 , 东来顺吃不起 , 家里吃顿涮羊肉 , 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后门找源头 。 因此 , 那时副食商店卖羊肉 , 谁不巴结 。 人见人爱特风流 。说什么姓资姓社 , 吃饱了才能不挨饿 。 说什么灭资兴无 , 不走后门汉族人民就吃不着羊肉 。 今天 , 无冬立夏 , 街上流行涮羊肉 , 什么时想吃都有 , 每月都能吃几遭 。 那改革开放前 , 您又吃过几次涮羊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