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京沪中考作文里,发现了得高分的两个潜规则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儿内容 , 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
北京、上海中考作文相继浮出水面 , 作为考试体系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 , 不仅决定着京沪孩子的升学前景 , 更影响了厦门等多地初中部的语文期末考试 , 可见这种风向标的力量 。上海的作文题目是“有一种甜”;北京的题目是二选一命题作文:“2020 , 我的中考”或以“此刻 , 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写一篇故事 。
从上海到北京 , 全国中考命题模式正经历一次重要的变革 , 由上海的“中规中矩”逐渐变为北京的“锐意创新” 。 北京的题目一出 , 我们整个教研组的同事们纷纷拍案 , 感叹命题专家的高水平 。因为 , 越是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好写的题目 , 越是暗藏玄机 , 不易出高分 。
首先是文体选择上 , 两个题目没有硬性规定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 开放了高中常用的议论文供学生发挥 , 但是内容上的限制还是倾向于初中生更为熟悉的记叙文 。这样一来 , 学生成绩可以逐层分化 , 普娃好下手 , 牛娃能发挥 , 利于分数呈现正态分布 。其次 , 选题没有以时下热点的疫情问题作为考题 , 而是把它作为了考题的大背景 , 既做到了关注热点 , 又很好的完成了反押题工作 。最后 , 很重要的一点革新是在命题导向上更关注社会现实 。
常关心孩子作文、熟悉初中生写作模式的家长朋友都会知道 , 孩子的写作基本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 , 写亲身经历 , 特别是学习生活相关的题材比较多 , 很少关注此外的话题 。这次北京的作文题目一出 , 可以说确立了未来几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导向 , 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由关注自身 , 逐渐过渡到关注自身与社会的联系 。作为未来中考的主力军 , 如何应对这种转变 , 可能是各位小学生家长更为关心的话题了 。**********其实 , 无论命题方向如何转变 , 中考作文都有不能改变的“一定之规” , 深刻地理解不变的规则 ,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作为一名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从业多年的教书匠 , 我从评卷人角度给大家透露一下作文能否拿高分的两个因素——套作与范式 。关于作文 , 无论小升初、中考还是高考 , 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套作 。 大部分作文班的老师都会对家长和学生说 , 作文可以背 , 可以通过套作得到高分 。
然而对于这一点 , 几乎所有在校任职的老师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所谓“套作” , 可以简单理解为“套用作文”或“套路作文”:别人写成功的现成的作文 , 你背下来 , 换换内容直接套用 , 或是采用别人的创作思路 , 套在自己身上——只是比抄袭用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而已 , 但是能让人明显看出来 , 这样就是“套作” 。坦白讲 , 中考高考对“套作”还是比较宽容的 , 不像抄袭直接不及格 , “套作”的好的 , 还是能拿到一个中上的分数的 , 这个“好”就是指巧妙 , 套作痕迹越少 , 自我创作越多 , 就越巧妙 。说句不恰当的话 , 有很多优秀作文也是“套作”名家名篇 , 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 , 看你会抄不会抄” 。
但问题就在于 , 绝大多数孩子并不“会抄” , 无法达到高境界的再创作 。我们不从道德、孩子人格发展 , 这些摸不着的地方着手 , 单就套作能否得到高分这个实在的问题来看 , 可以直截了当地讲:套作大概率是得不到高分的 。能够参与小升初、中考、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有相当数量的评卷经验积累 , 对于文章是否是套作的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 那些文笔生硬、前后文衔接不畅的bug , 确实少有能够蒙混过关的 。而且作文评卷主观性比较大 , 评卷老师一旦认定一篇作文是套作 , 那无论评分标准中是否有“不允许套作”之类的规定 , 这篇作文都很难逃脱被评为最差一档的命运 。套作不可以 , 那么是不是只能随意发挥 , 听天由命呢?当然不是 , 有很多作文 , 无论哪个老师来评 , 都是要给高分的 。 这里面有什么玄机?
初中部新老师入职后 , 一般不会安排作文评卷工作 , 而是要从业务学习开始 , 其中最主要的业务学习就是读学生的作文 。教研组长会从历年考试卷中拿出高分作文来给新老师读 , 大概读个五十份、八十份 , 新老师就会勾勒出高分作文应该长什么样的范式 。 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个范式 , 那么对于得高分绝对是事半功倍 。这个范式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中考几十年积累形成的一套规范体系 。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记叙文 , 但要求十几岁的孩子写的故事能让成年人读后深有感触一般不太不可能 。 中考能够得高分的记叙文都暗循着以下两条“潜规则”:1、打乱叙述顺序孩子写的故事 , 一般来说 , 开篇之后 , 刚到中间部分 , 评卷老师扫一眼就能猜到结果了 , 后面就不看了 , 得分自然高不了 。但是如果先写结果 , 后写过程 , 就会打乱评卷老师的“成见” , 禁不住多看几眼 , 这几眼就会为评分多争取到至少5分 , 提高一个档位 。 举个具体的例子:小明早起→洗漱→吃包子感到不舒服→上学→腹泻住院这样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 虽有波折 , 但波折是在中间浮现出来的 , 评卷的老师有没有耐心读到中间 , 是一个问题;读到中间就可以猜到后面发生的事情 , 还是让人不想再读下去 。小明住院→早起→洗漱→吃包子感到不舒服→上学→腹泻住院如果开场就抛出“小明住院”这个情节 , 这种矛盾冲突就会吸引评卷老师的好奇心 , 想要知道小明为什么住院了 , 而原因在最后揭示 , 就会吸引评卷老师尽量多读内容——在这篇作文上付出的时间越多 , 作文本身得到高分的概率就越大 。2、行文线索虚实结合今年上海的中考作文题“有一种甜”就非常适合这种写作方法 。 我们学校这次初二语文期末考就考了这个作文题 , 其中一篇高分作文让不少阅卷老师都感叹学生对于这种“潜规则”的精确把握 。她写了自己的父亲是一位医生 , 平日里工作忙 , 有时下班到家时 , 她已经睡着了 。 父亲总会在她床头放一块糖果作为不能陪伴她的补偿 。 今年年初 , 父亲参加了援鄂抗疫 , 她很担心父亲的安危 , 直到父亲平安回来 , 又给她准备了糖果 , 这次她和父亲一起品尝 , 甜在糖果 , 甜在平安 , 也甜在伟大的父爱 。“甜甜的糖果”是这篇作文的行文线索 , 贯穿始终 , 它以实体出现 , 寄托了难以具象化的心愿和情感 , 虚实结合 , 让评卷经验三十年的老教师都拍案叫好 。**********介绍完了上面两个“潜规则” , 还要提醒一下:家长朋友一定要在孩子的作文方面早下功夫 , 紧跟每年“风向标”地区的命题趋势 , 引导孩子在写作范式上多一些投入 。暑期正是鸡娃的好时候 , 之前推送的《孩子作文补习班的付费秘诀 , 我要免费贴出来给你们!》一文中有很多实用的作文修改方法 , 结合这篇文章的命题分析和范式讲解 , 快快带着孩子操练起来吧 。作者简介:徐博 , 厦门大学博士 , 初中语文教师 ,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持证 , 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教育心理学研究 。
推荐阅读
- 青年|泼尿、异响、恐吓……“我从没见过的人,毁掉了我的生活”
- 京沪高铁调价,中国高铁将会出现密集性调价趋势?
- 京沪高铁调价,中国高铁将会出现密集性调价趋势?
- 我从月薪10k的都市丽人变成月薪2k的卑微新人
- 中考体育改革需科学对待
- 假如我从小教育子女做无神论者或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 云南中考体育100分还是小脚老太太走路
- 中考体育|中考体育提分值透露啥 专家称运动能力受益终生
- 山东省德州市2020年中考特殊考生
- 闲吟客:6比3,美国要向右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