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钓鱼:窝子里明明有鱼,就是不吃饵,先把原因找到!


「鲤鱼」钓鱼:窝子里明明有鱼,就是不吃饵,先把原因找到!
文章图片
「鲤鱼」钓鱼:窝子里明明有鱼,就是不吃饵,先把原因找到!
文章图片
「鲤鱼」钓鱼:窝子里明明有鱼,就是不吃饵,先把原因找到!
文章图片
垂钓过程中 , 钓鱼人将会遇到各种问题 , 能否正确分析其中的原因 , 找到应对措施 , 直接关系到鱼情好坏 , 最终渔获的多少 , 同时也是对垂钓技术的一个锻炼 。 回到钓友的问题“窝子里有鱼 , 就是鱼不吃饵 , 怎么回事?”经验丰富的钓鱼人清楚 , 造成鱼不吃饵的原因众多 , 比如水质变异、鱼生病、饵料问题等等都有可能 , 所以为更全面、更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 笔者结合实践经验 , 从垂钓技术、水体环境、 鱼自身等反面分别展开描述 , 具体如下 。
1、  垂钓方法有偏差 , 导致鱼不吃饵
2、  水体环境导致鱼不吃饵
3、  鱼自身问题 , 导致鱼不吃饵
垂钓方法有偏差 , 导致鱼不吃饵窝子有鱼 , 意味着窝料已经起作用 , 将周围的鱼群吸引至了窝点 , 但鱼却不吃饵 , 可能是垂钓方法有偏差 , 导致鱼不吃饵 , 具体如下 。
▲饵料不对路 , 以至于鱼吞食窝料 , 而忽略饵料
不管是活跃在河流、湖泊的鱼 , 还是栖息在窑坑、鱼塘里的鱼 , 因水体环境的不同 , 都会形成各自的食性偏好 , 一旦选择的饵料与目标鱼摄食偏好不对路 , 很可能鱼口零星 , 甚至毫不进食 。 比如生活在肥水塘里的鲫、鲤鱼等 , 水体中含有大量腐殖质 , 食物丰富 , 长期摄食口味偏重 , 所以总有品尝清淡味型食物的冲动 , 这时应对多选择一些本味的商品饵或者自然谷物香的饵料 , 但要是依然是味型浓郁、突出的饵料 , 极有可能引起鱼的排斥 。
另外窝料与饵料讲究味型统一 , 但饵料不管在适口性 , 还是味型均要强于窝料 。 但如果钓友选用的饵料味型一般 , 颜色辨识度不明显 , 适口性与窝料颗粒大致相当 , 甚至饵料对鱼的吸引力还不如窝料 , 那么窝里摄食的鱼是很难在众多窝料颗粒里发现饵料 , 以至于忽略饵料的存在 , 自然浮漂无动作 。
▲钩饵所处的水层 , 与鱼活跃的水层出现偏差
每个目标鱼种都有各自活跃的水层 , 鲤鱼、鲫鱼多栖息在底层 , 而鲢鳙多活跃在中上水层 , 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 夏季阴雨天气 , 水体溶氧量不足 , 鱼或会离底上浮;冬季水温提升 , 鱼群在趋温性的驱动下 , 也会向水温较高的中上水层游动 。 所以这便对垂钓水层提出了新的要求 , 不应固执于特定水层 , 否则窝点有鱼 , 但钩饵与鱼群不在水层 , 自然不会发现饵料 , 更不会摄食 , 这时果断下拉或上移浮漂 , 调整钩饵在水层位置 , 直至鱼口的出现 。 笔者曾多次夏季阴天天气扬竿 , 经常发生鱼群离底上浮的情况 , 所以及时改钓底为钓浮 , 用不多长时间便有鲫鱼、鲤鱼的上钩 。
水体环境导致鱼不吃饵垂钓环境复杂 , 许多情况都有可能导致鱼在窝点 , 但不吃饵 , 具体如下 。
▲水底有酱层、浮层 , 饵料被其他掩盖 , 鱼不能发现
水底有酱层、浮层的水域并不少 , 特别是在农村废弃的鱼塘、窑坑 , 或者四周水草丰盛的野河 。 落至水底的植物枝叶、瓜果、藻类植物等 , 隔绝空气后逐渐腐烂 , 形成的一些絮状的浮层 , 有时则是一些比重较大的酱层 。 钩饵入水后 , 相对于薄薄的浮层而言 , 比重大极易陷入其中 , 还可能被其淹没 。 活跃在窝点里的鱼四处游弋寻觅 , 有时还因吞食窝料 , 水面鱼星不断 , 但发现不了饵料 , 更不吞食 , 浮漂只能静止无动作 。 这种情况笔者曾多次遇到 , 窝里的鱼碰撞子线的时有发生 , 但就是不吃饵 , 除去饵料不对路的原因外 , 大概率是饵料质量偏大 , 陷入浮层或酱层 , 果断钓离底或钓浮 , 常有不错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