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找不回老香港的味道了

阶级固化 生活成本高企 六七十年代香港开始腾飞的时候 遍地黄金 到处都是机会现在既得利益者开始收窄年轻人往上爬升的通道 社会开始撕裂 富人的诉求与普罗大众的诉求分歧太大... 所谓的老香港 在人的心目中 早已消散不见 反而 上车成为年轻人跻身中产阶级的新梦想 但是楼价飙升 他们又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呢? 优秀的人才,当然往美欧北上广深走,寻求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剩下来的所谓废青呢?他们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竞争力低,总是抱怨政府不作为不照顾年轻人。故上街游行,殊不知香港政府也左右为难。上头阿爷越趋收紧,富人和中产阶级维护既得利益,以环境保育为由阻碍政府开发土地兴建公屋。香港政府每年盈余这么多钱,当然不可以随便像澳门那样派钱给市民。只因一句“区情不同”。年轻人怀念过去港英时代所谓遍地黄金的时代,但又不想被殖民,又觉得阿爷真的很不疼这个亲生仔,也想歪了。年轻人就开始中毒了……我喜欢香港,我与香港人同讲一门语言、同样被同一种文化(广府文化)所影响、听着同样的歌看着同样的电视剧电影长大。同时,我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长大下的90后,与香港人一样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众多相同点的情况底下,我很关心香港社会的发展。因为种种迹象证明,香港社会目前遇到的问题,日后内地社会或多或少也会遇到,事无大小,无分领域。希望香港社会各界可以交出一个合适的方案,处理好现阶段香港社会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这需要阿爷、特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和推动才能实现。
■网友的回复
这是儒家垄断家族文化的常态,都是逐渐出现非常严重的集团垄断,但是在集团垄断出现前的经济起飞期会让人觉得到处是希望。可以看1978到2008的中国,60到90年代的香港,50到80年代的日本,60到90年代的韩国。儒家文化缺乏独立的监督和制衡机制,造成洗牌周期比较长(200-300年),每次洗牌的动作很大。但是西方的文化主张制衡和独立监督,洗牌周期短,动作小。说回香港,殖民政府至少2次有意推动西方这种机制,但是迫于香港的旁边政权压力最后只能是半监督和半短周期洗牌。阶层固化后,不会有梦,梦就是下辈子投生富贵人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