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的姨父及其家人为啥会有这样的性格和行为

路过怒答。有的时候人智商越高,可能情商就会相应的降低,因为他们可能觉得你的批评是在吹毛求疵,在这种情况下,越有成就的人越会这么想。如果真的想让批评有效果,只有在他引以为傲的领域中比他更好才有可能有效果(这时候针对问题迎面打脸他都无法反驳只能过来批评你的道德了),不过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个人觉得你姨父是属于那种相较于同时代的中国人更有见识,更偏向于美式的思想,又完全有经济能力融入美式的生活,但又始终保留着原有的品性无法真正的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完全美式的人。这跟暴发户有着异曲同工的感觉,仿佛一夜间骤变成了贵族,一方面热情的对待那些真正富有有文化有素养的富裕阶层的人,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是与他们平齐的,但这恰恰说明潜意识中有一股穷人的寒酸劲(你可以说我歧视,我就是瞧不起媚上的人),而另一方面,则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看待那些没能一夜暴富的穷人(暴富前自己的状态),划清界限,同时也是潜意识里拼命拒绝承认自己过去的身份。所以这样一帮人往往表现出这样:大手笔消费(不见得高端但一定没少花钱);素质低(大声喧哗类似的,有钱就是腰杆硬,不服我花钱让你闭嘴);品味很…(魔音耳机里: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那么这种人呢,就是前脚已经踏入了于此之前完全不同的层次,但是后脚还有着改不掉的痞气,让人很容易想到“劣根性”这个词。很像现在盛行的单方面女权运动(要车要房要彩礼婚后要财权要听媳妇话要自由blabla…什么?你问是不是处女?卧槽什么年代了你不知道女权?!)既保留了大量的封建部分,又要民主自由,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下折中取优,其实说白了就是只要有好处你爱封建封建爱自由自由跟我都没关系。再看令姨父家(附上的链接没细看,流量党的月底生活…)对国内家人会话少其实可以理解,毕竟共同语言少了嘛,只不过过于冷淡苛刻的话还请类比以上关于暴发户的论述…毕竟90年代就出去了嘛国民素质上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于是很自然的会感到中国人不如外国人之类的,再加上人家有经济能力,就给了他一种与外国人融入的感觉,于是乎,开始了暴发户心态一家人的心路历程…对外国人友善(媚上),对国人刻薄(划清界限),嫌坐月子不干活(要自由),自己又懒不干活(封建利益),要外国的与父母间自由的关系(这个得说一下,人家外国有这种关系是双方的,人家父母有这个意识自己玩得好,子女玩自己的双方都各干各的,在中国你指望八十多岁空巢老太太没有子女自个有点闲钱就能玩的挺开心?!把自己意志强加给老人还说孝顺那都是脱裤子放屁),葬礼豪华表孝心(封建不解释)总之呢,令姨父就是这样一个暴发户心态的一个人,他因为时代限制了他的世界观,也并不能说这个人多么的丑恶,打心眼里瞧不起中国人的既不是你我也不是他身边的外国人(别把歧视算进去,不可能整个美国都在歧视),而是他自己。从鲁迅的一些作品中可以依稀看到他的影子,他保守的认为所有中国人就是有着改不掉的劣根性,因为这种想法,他歧视中国人,也在潜意识里中对自我有一个不认同,倘若不是这样,他又怎么会对于一个血统的问题这么敏感,试想那些真正过美式生活的人,有多少人是依凭你的血统而不是个人的表现来评价人的,那个K弟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试想美国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国度,其教育制度又怎么会滋生出这样一个激进仇恨,暴躁的青少年呢?唯一的可能便是家教了,是家长在灌输这样的思想。至于瞧不起文科恐怕是他自己不愿也没有勇气对人生和世界进行一个正面的思考,纯靠理科简单的法则来给自己理论指导(侧面说明情商)。说他扭曲也好,说他变态也好,这些都是时代造就,心怀有这样的歧视,只能说他很可悲罢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