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那个美丽的传说,还在继续……( 三 )


“我们想到了申遗这条路”
2019年 ,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所有有投票权的国家都签署了支持中国的意见 。 盐城 , 成为世界生态的焦点 。
申遗背后的努力可以料想 , 但申还是不申 , 才是最初的难题 。
“关于申遗 , 一开始是有争议的 。 ”盐城市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其江说 , 有人认为 , 盐城的发展已经因为自然保护区慢下来了 , 申遗之后 , 不是又给发展套上了一道绳索吗?
申不申遗?新话题背后是老问题: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如何把握?在二者的角力较量中 , 盐城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 。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 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和麋鹿自然保护区相继成立 。 “当时保护区划得很大 , 连有的县城都在里头 。 大家以为越大越好 。 ”吴其江说 。
随着经济发展 , 人与土地的矛盾渐渐突显 。 吴其江回忆 , 那时候老百姓围垦湿地、开辟鱼塘的也很多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盐城对沿海地区功能区进行调整 , 把不具备生态功能、人口稠密的地区从保护区划出去 , 适当放开一些港口 , 为发展争取更大空间 。
另一次矛盾出现在2010年左右 。 吴其江说 , 盐城黄海湿地随着潮汐、海洋动力和上游泥沙动态变化 , 但按保护区条例 , 保护范围一旦划定就不能动 。 现实与条例冲突;人们对滨海湿地仍有认识上的不足;可持续的生态保护遇到瓶颈 , 这都是当地面临的难题 。
“能不能借鉴国际通行的规则和理念?我们想到了申遗这条路 。 ”吴其江说 。
申遗一战告捷 。 下阶段保护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借鉴国际力量做好湿地研究、生态修复、实现可持续的开发利用?这些问题再次考验着盐城人的智慧 。
“遗产保护做得好不好 , 其他国家 , 尤其是候鸟迁徙联系的20多个国家 , 都看着呢!”吴其江告诉采访人员 , 全球80%的世界自然遗产都分布在偏远地区 , 而盐城黄海湿地位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 。 以申遗为起点 , 或许能给未来的生态保护探索出不同的路子 。
过去 , 地方干部下狠心拒绝的工业项目、园区建设 , 到申遗这里 , 似乎有了历史的回响:“绿色发展更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 ”
“黄海湿地申遗成功是基层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 , 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见证 。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说 , 申遗成功后 , 盐城以争创“国际湿地城市”为抓手 , 统筹推进湿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 让生态变资源、变资本 , 让更多人在生态保护中捧上“金饭碗” 。
站在黄海湿地 , 向海的方向眺望 , 海水就这样一浪浪往复拍打着沙滩 。 日出日落、云卷云舒 , 景致似乎不曾变化 , 但盐城人的手中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
【人民网|那个美丽的传说,还在继续……】(责编:杨光宇、曹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