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那个美丽的传说,还在继续……( 二 )


直至今天 , 盐城仍是世界野生丹顶鹤迁徙种群最重要的越冬地 。 去年11月30日 , 工作人员观测到了第一只迁徙抵达的丹顶鹤 。 当地人骄傲地说:“丹顶鹤都要来我们这儿过年 , 盐城才是故乡啊 。 ”
岂止是丹顶鹤 , 这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 每年几百万只候鸟迁飞经过 , 上百万只在此越冬 。 这一站 , 连接着20多个国家的鸟类种群迁徙路线 。
处在这样的位置 , 盐城的状况牵动人心 。 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员吕士成是从徐秀娟手中接棒的人之一 , 他说 , 保护区这些年的工作是有成效的 , 鸟类种群从建区初期的261种增加到现在的416种 , 东方白鹳等许多过去在此越冬的鸟类留在盐城繁殖 。
“他们对湿地保护的远见、抱负和承诺无人能及”
不过 , 保护野生动物绝不能只关注动物本身 。 拿野生丹顶鹤来说 , 其生存需要足够安全的环境 , 有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广阔的空间 。 “撇开栖息地谈保护 , 一切都是空谈 。 ”吕士成说 。
但人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件事 。
“以前就只知道我们这块鸟多 ,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 也不懂啥生态价值 。 ”盐城东台弶港镇原海洋渔业办公室主任朱先友说 。
盐城这片海岸湿地还有一个特点 , 随着泥沙不断淤积 , 滩涂每年还会向海里延伸 , 属于淤涨型海岸 。 但是 , 围垦也随之而来 。 “以前是往外涨一点就围一点 , 不断涨、不断围 。 ”朱先友说 , 我们其实也纳闷 , 再这样搞下去 , 原来的海滩不都成为陆地了?
滩涂围垦 , 带来鸟类生存空间的萎缩 , 而偷猎、捕鸟 , 更是雪上加霜 。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 当地政府下令停止围垦条子泥区域的近百万亩沿海滩涂 , 禁止在鸟类迁徙路上建立风机 。 退养还湿、退渔还湿;视频监控24小时“站岗”、无人机海上“守护”……湿地上划出了一道道生态“红线” 。
在江苏这样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 为鸟让路、为生态让行 , 需要魄力 。 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首席政策官尼古拉·克罗克福德对此评价说:“在过去的时间里 , 他们对湿地保护的远见、抱负和承诺令人震惊 , 无人能及 。 ”
人类的付出 , 鸟儿“看得见” 。 采访人员到访的那天 , 在盐城珍禽保护区一条普通的水沟两旁 , 树木参天 , 只见树梢上乌黑点点 。 忽然之间 , 万鸟齐飞 , 它们在空中展翅、盘旋 , 几乎遮天盖日 。 一旁的工作人员说:“这是鸬鹚 , 这两三年突然多了起来 , 他们这是要出门觅食呢!”
再往前走 , 依然是时而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时而肆意生长的野生林 。 紧接着 , 却有成片的树林齐刷刷倾斜着躯干 , 向着地面30度、45度、60度……有的甚至几乎匍匐在地 。 这景象 , 让人既感慨生命之顽强 , 又不由得思忖:这沿海地区 , 经历过多大的风浪!
是啊 , 大风大浪 , 风里混着沙尘和盐碱 , 这样的记忆 , 还清晰地留在许多年长者的脑海里 。 守护这片家园 , 也不仅仅是湿地这么简单 。
“别看现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 早前苦啊!”老林场人丁学农是1988年来到东台林场的 , 他记得那些年喝水是苦味的 , 出去一天 , 嘴唇是发白干裂的 。 更早之前 , 饱受风灾之苦的当地人就萌生了一个想法:造林 。 可是 , 海水常年浸灌 , 土地高度盐碱化 , 树能长活?
开渠挖沟、雨水冲刷 , 一边治盐碱 , 一边种苗木 。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 , 这项事业延续至今 。 过去那片杂芜的盐碱荒滩上 , 硬是生长出绵延繁茂的万亩森林 , 在中国黄海边上树起一道绿色屏障 。
这里的树龄大部分都有30年 。 树木参天 , 长得够高 , 但树干却比“同龄”的纤细了不少——这是盐碱土地打在树木身上的烙印 。 但是 , 并不影响它层层叠叠的壮观 。
“现在这里成了宝地啦 。 ”丁学农说 , 要说真神奇 , 每年台风对我们影响都很小 , 就好像在这儿拐了个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