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小咖|苏军装甲实力是究竟如何,东线战争打响时( 二 )


战役打响时 , 现有的T-26轻型坦克中有30%—40%无法运作 , 其余的大部分坦克在几周的行动后都出现了机械故障 。 BT系列轻型坦克是更强的对手 , 特别是1939年首次出现的升级版BT-7M型 。 BT-7M采用与T-34相同的V-2柴油坦克发动机 , 相比Ⅲ号坦克具有极佳的机动性和可靠性 。 与T-26不同 , BT-7M具有更厚的倾斜装甲 , 其防护水平更接近Ⅲ号坦克 。 不幸的是 , 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之前 , 哈尔科夫运输机械制造厂便已停止生产BT-7M , 以集中生产T-34 。
【环球小咖|苏军装甲实力是究竟如何,东线战争打响时】T-26和BT-7都安装了45毫米20K型火炮 , 这一火炮至少在表面上与Ⅲ号坦克上的50毫米KwK38L/42型火炮相当 。 但糟糕的是 , 由于制造其BR-240APBC型炮弹时品控不佳 , 45毫米火炮的威力被削弱了 , 钢制弹芯会在撞击时破碎 , 难以在几百米距离上击穿Ⅲ号和Ⅳ号坦克的装甲 。 剩下的苏联坦克 , 包括T-35重型坦克、T-28中型坦克、旧式BT-2/5系列和T-37/38/40轻型坦克严重过时 , 数量太少 , 在1941年—1942年的坦克战中起不了什么作用 。
理论上 , 整场战争中苏联人倾向于维持三种装甲部队:遂行独立机动战役的大兵团 , 用于支援步兵的独立营、团或旅级部队 , 以及大本营直属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 。 1941年7月机械化军解散后 , 红军在1942年春以前只有用于支援步兵的坦克部队 。 直到确定莫斯科很明显不会陷落 , 资源匮乏的红军才开始抽调兵力充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 , 这在1942年成为优先事项 , 最终将为红军最高统帅部提供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在东线很少拥有的优势—可以转移到关键战线上的大规模坦克预备队 。
战争初期 , 苏联的坦克战术非常简单 , 因为大多数部队的训练水平都很低 。 坦克排和坦克连受的教导主要是排成一线冲击 , 以便于指挥和控制 , 不过也可能采用楔形阵型 。 苏联坦克排以密集的队形发动攻击 , 车辆之间的距离通常只有5米 。 苏联坦克指挥员通常没有双筒望远镜 , 他们被教导在战斗中要“闭上嘴巴” , 这大大降低了他们和德国坦克手对决时的态势感知能力 。
环球小咖|苏军装甲实力是究竟如何,东线战争打响时
文章图片
(上图)由于1941年的德军制式反坦克武器无法在远距离击穿KV-1厚厚的装甲 , 德军只能集中火力打击它的轮子 。 这辆KV-1的炮塔至少挨了4发中口径反坦克炮弹 , 但仍未被洞穿 , 而一发大口径105毫米或150毫米榴弹炮炮弹却击毁了它的履带 。
由于苏联没有研制类似德国Sd.Kfz.251型那样的装甲人员输送车(这是一个重大缺陷) , 苏联坦克无法像德国装甲战斗群那样 , 与配属的摩托化步兵紧密配合 。 总而言之 , 这些密集的、近乎盲目的苏军纯坦克编队让德国装甲兵和坦克歼击车单位应对起来非常轻松 。 另一个战术上的考虑是红军倾向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取代常识 , 本质上 , 1941年—1942年的苏联坦克战术完全是僵化的 。 如果一次攻击失利并且损失惨重 , 苏军政委就指责指挥员不遵守“剧本” , 同时拒绝承认学校里教授的战术需要修改 , 以适应战场现实 。
1941年6月 , 红军机械化军军长没有一个人于德军开始入侵时在岗位上工作超过一年 , 大多数人只待了几个月 。 苏联机械化军军长们比他们的德国同行要年轻得多(其平均年龄是44岁 , 而德国人是53岁) , 而且经验不足 。 大约58%的机械化军军长之前没有坦克或机械化部队服役的经历 , 16%的人没有指挥过大兵团 。 总而言之 , 1941年6月红军坦克部队的领导班子就是一个大杂烩 , 有一些优秀的军官、一大批有一定能力但缺乏经验的军官 , 以及相当数量的尸位素餐者 。
本文摘自《东线坦克战1941-1945》上下册
环球小咖|苏军装甲实力是究竟如何,东线战争打响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