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客到底怎样影响了港民的生活以至于他们这么愤慨

以下不分水客还是其他游客,也不分自由行还是团队客。我是在香港工作的内地人,住在远离传统旅游旺区的地方,小区附近有一家以接待内地游客为主的酒店(有团队也有自由行,携程上报价大约700元一晚,不算便宜了),小区门口有小巴到最近的地铁站(如果步行需要半小时),还有一家超市、一家快餐店。由于不算在市区,步行十分钟的距离内再无其他生活设施(也没有空间去新建)。早上8点开始,是居民们出行高峰时间,楼下小巴站前排满了人,由于香港的小巴严禁超载,每车16座,所以往往要等两三部才能上到车。在排队的时候,大家最怕遇到的事情就是突然涌来数十游客,幸运一点的时候他们会直接拉长排队队伍使后到的人排队时间徒增至少20分钟,倒霉一点的时候这些游客根本不排队直接冲上刚入站的小巴,大家都是赶着去上班却遇到这事,真是世界上最难听的粗口都不足以表达此时心中的气愤。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增加小巴的班次呢?因为小巴司机人手有限、车辆有限,再加上非高峰时期根本没有这么大的客流,小巴公司自然不会养这么多司机和小巴车去增加自己的成本。晚上7点直至11点,在外工作的居民陆续下班回家,想在楼下超市里买点菜回家做饭。适逢旅游团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回到酒店开始自由时间,由于交通不便,楼下的这个超市自然就变成了游客们购物的首选(还以为想在来港购物的人都是买奢侈品和电器么?太naive了!超市里卖的各种日用品和食物都是他们的目标!),由于这个超市见惯了这种场面,所以货物的库存倒不会一下子被扫光,因为会针对游客的购物喜好多入一些货,反倒是收银柜台成了最大的瓶颈,四条收银通道(小超市啊!比内地比较大的便利店大不了多少啊!)全开,往往都会发现超市一半的纵深都用来排队了。而且,游客人生地不熟的,收银员除了收银还要负责解答各种在本地人看来稀奇古怪的问题:“标价是人民币还是港币?银联刷卡行不?刷的是港币还是人民币?这张卡是别人借我刷的可以不?塑料袋多少钱一个?这个我找不到标价可以帮我扫一下看一下价格吗?这个苹果是哪里产的?这张小票就是发票吗?方便面里有叉子吗?收银条上这句话什么意思?”然后,好不容易熬了大半个小时,马上快排到了,身前唯一的一个大妈大手一挥,嗓子一喊,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五六个同行的人把一车东西duang一下堆到了收银台上。每次轮到我付款出示了超市会员卡并以八达通付款的时候,总能从收银员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被救赎的感觉啊。然后再是周末,想出去买件衣服吃个饭吧,于是来到了旺角,密密麻麻的人群啊,这也不算什么,来到闹市区就做好了人挤人的心里准备了。突然之间,喀拉哒一下,一个行李箱从脚上碾过去,我的新鞋啊!这位同胞,你深藏了功与名,别深藏一句道歉行不行?走到经常光顾的茶餐厅,发现餐牌上的价格又涨了几块钱,一碗面卖四五十,前几年才二十几啊,呵呵!想到了之前新闻里说的,旺区的店铺业主,每年成倍的增加租金,还不一定肯租给食肆,因为总有四大金刚产业(金铺、药房、电器铺、化妆品店)肯出更高的租金。以前读书的时候经常去沙田(哎呀一下子暴露了自己的母校),整个新城市广场逛了无数次,可真正消费过的没有几家店,大部分都是买不起的。以前在连接港铁站的那一层有一家班尼路,还有一家香港本地品牌卖廉价西装、衬衫的G2000,我对这两家店的需求挺大的,不过后来相继滚蛋,变成了我根本消费不起也没有这类需求的SKII专柜和维秘专卖店。好像地下以前还有一家挺大的文具店的,后来也消失了。很庆幸五楼的麦当劳还在,不过不确定它还能撑多久。以上就是在港生活的我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内地游客的确对于居住在香港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一个个游客行为不文明,而是光是这巨大的人流扭曲了原本的街头经济,对民生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要是问我怎么看待最近发生的围堵内地游客的事件,我是不认同这手法的,毕竟这是政策的问题,冤有头债有主,不应该拿游客个体来开刀。但是这一系列事情之后,发现内地开始有了抵制香港旅游的论调,朋友圈看到了撕毁了的通行证,至少对我自己来说,还是有些暗爽的,相信大部分不从事旅游业的香港人,也是这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