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爆款权益盛宴的看客们:东吴、中海、益民等基金公司“一基未发”
采访人员 | 曹井雪
【和讯网|爆款权益盛宴的看客们:东吴、中海、益民等基金公司“一基未发”】上半年即将尘埃落定 , 围绕着爆款基金的故事依旧精彩纷呈 , 本月依然有几只爆款产品强势破茧:6月13日 , 南方成长先锋一天募集了263亿份 , 6月19日 , 信达澳银研究精选也仅用1天的时间就获得了97亿份的认购 , 明星基金经理茅炜和冯明远的带货能力非同凡响……
然而与爆款频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今年迄今仍有多家基金公司出现了一基未发的情况:根据Wind数据统计 ,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公募基金公司有149家 , 截至6月22日收盘 , 年内尚有26家公司没有新品问世 , 只能希望下半场“后来居上” 。
整体来看 , 尚未发新品的基金公司以中小基金公司居多:据《红周刊(博客,微博)》采访人员统计 , 这其中有18家公司的规模在首季末尚不足百亿元 。 从具体的原因来看 , 基金公司未发新品的原因包括了股权变更、遭受处罚、基金经理人才缺失等诸多原因 。
小基金公司发产品“难于上青天”
《红周刊》采访人员发现 , 今年中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数量较多 , 而且基金单品所募集的金额也较大 , 年内已经有多只百亿新品闪亮登场 , 但实力不济的基金公司却往往沦为看客 , 公募基金的发行市场整体呈现出了马太效应 。
这一局面也是由几重原因合力所造成的 。 《红周刊》采访人员了解到 , 首先 , 基金发行需要基金公司负担的成本有印刷费、手续费、宣传广告费等等 , 特别是支付给银行渠道的尾佣颇为可观;这对于小基金公司来讲 , 算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 它们能够达到2亿元的募集门槛难度不小 , 一旦基金募集失败 , 此前的花费也就付诸东流了 。 另外 , 实力有限的公司通常发产品还要求助于机构的帮忙资金来协助产品成立 , 这部分资金常常在打开后撤走 , 相当于赔本赚吆喝 。
其次 , 根据2017年末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迷你基金相关监管安排的通知》中提到 , 若迷你基金数量较多或者超期未募基金超过一定比例 , 则将影响公司后续产品申报 。 部分小基金公司的迷你基金数量也相对较多 , 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新基金的申报和发行 。
具体看来 , 排名靠后、成立时间较晚的基金公司大多年内没有发行新品 , 固然其中的原因林林总总 , 但是银行渠道档期拥挤 , 小基金公司根本没有办法分得一杯羹是残酷的事实 。
以恒越基金为例 , 根据Wind资讯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 旗下共2只产品——恒越研究精选和恒越核心精选 , 它们分别成立于2018年7月和2018年11月 , 这也就意味着 , 公司已经有超过1年的时间没能发布公募新品 。
《红周刊》采访人员注意到 , 恒越基金属于个人系公募 。 在恒越基金的股东列表中 , 排在第一大股东位置的是李曙军 , 他的持股比例为65% 。 李曙军是私募出身 , 同时也担任上海挚信投资的执行董事 。 虽然他本人在圈内具备一定的知名度 , 但个人系公募在销售渠道等方面与银行系或券商系公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 叠加产品自身业绩表现平平 , 旗下两只产品合计的规模也只有0.54亿元 , 皆面临着基金清盘的危机 。
如是分析 , 基金公司或许也就无暇顾及新品的筹备与发行了 。 因为在公司现有产品没能闯出良好口碑的情况下 , 公司冒然发行新品 , 产品能否顺利成功募集都存有疑问 。
对比来看 , 华宸未来铁树开花般地今年成立了一只基金新品 , 但是这已经是公司时隔六年再发新品了 , 并且产品在首季末的规模也仅为0.51亿元 。 受到今年债熊股牛的影响 , 目前年内已经有超过10只的基金新品募集失败 , 甚至出现了中融旗下的产品提前宣布募集结束后又宣布募集失败的谜之操作 。
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尴尬或影响新品发行
尤其对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 , 旗下产品的过往业绩也会影响新基金的发行 , 特别是处于明星基金经理短期业绩不佳的年份 , 公司领导或会慎之又慎!
推荐阅读
- 基金|不止新基金有爆款 绩优老基金也在二次爆发
- 投资|A股将迎万亿增量 险企权益类投资上限升至45%
- 加配权益技术先行 银行理财子公司后台系统齐变阵
- 郭施亮|优质险企权益投资上限升至45%,牛市下任何消息都能当利好解读?
- 就爱看大戏|朋友在网上卖七分裤,去一个爆款赚了500万,运气来了挡不住
- 理财不二牛|投资私募基金被“坑”了?快来这里维护你的权益
- 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一年考:投研能力短板待补 下半年或加码权益类投资
- |利好!险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可从30%升至45%
- 险企权益资产配置占比最高升至45%
- 股票|银保监会:差异化设置险企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上限为上季末总资产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