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网|吴敢:我与宁宗一先生(上)( 七 )


本文插图
2015年8月8日宁宗一信函

一部经典小说的历史命运
——读吴敢先生《金瓶梅研究史》
学术史的任何门类的史识、史评和史述 , 几乎都天然地落在了“学院派”的学人的身上 。 也就是说 , 学术史的研究的最大优势是出于这些专家学者和教授之手 。
事实上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批评家、小说家、诗人 , 如胡适、鲁迅、闻一多、朱自清、俞平伯、钱基博、郭绍虞、刘大杰诸先生 , 以及后来之游国恩、林庚、李长之、王季思、章培恒、袁行霈诸先生 , 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学院派的学术史各门类的专家和批评家 , 他们都有文学史、批评史和其他史著传世 。
三十多年来 , 吴敢先生在教学、科研和《金瓶梅》研究会的会务工作以外 , 几乎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放在了为《金瓶梅》立传 , 为“金学”撰史的工作上了 。
今年六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又隆重推出了堪称伟构的《金瓶梅研究史》 , 它已摆在了所有关注“金学”研究历史进程的读者面前 。 我在为吴敢先生新作面世而兴奋不已之余 , 也引发了诸多思绪 。 现借报刊一角略陈拙见 , 与精神同道交流、探讨 。
吴敢先生是当代“金学”界具有影响力的专家 。 其以考据深入、见解独特、坦诚直言、一身浩气而蜚声海内外 。 他是当代真正具备史家修养素质、审美眼光和强烈文化使命感、道义感以及担当精神的“金学”研究大家 。
古代小说网|吴敢:我与宁宗一先生(上)
本文插图
《金瓶梅研究史》

吴敢先生的这部凝聚其心血的《金瓶梅研究史》的总体特色正是为小说经典文本《金瓶梅》定位 , 还《金瓶梅》以小说的尊严1 , 从而建立《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学术价值体系 。 全书在史述中严格恪守史家之公平、客观的书写策略 , 具体表现在吴敢先生《金瓶梅》研究史始终贯通一种真诚、豁达、融通的并力求新知的学术姿态 。
全书不仅资料闳富、知识广博 , 且有一种在不断探索中为堑新的《金瓶梅》研究史的建构从事奠基的新的学术风度 。 同时 , 它又是对《金瓶梅》研究史的文化断裂的切实填补;更是打通文化壁垒和贯通古今的一种拓展 。 这无疑是对《金瓶梅》研究史重建所做的巨大贡献 。
吴著《金瓶梅研究史》是由三大部分组成 。 上编为“金学”概论 , 这是一种顺向考察 , 上迄明清时代 , 下至21世纪的第一个十五年的“金学”研究;中编是“金学”专题篇 , 是为横向考察 , 全编十二项 , 从成书年代、作者、版本、评点 , 一直到人物、语言、文化、文献;下编是“金学”学案 , 则是以当代“金学”研究者为主干 , 勾勒了中外“金学”代表性研究者的研究成果 , 特别是他们的“金学”研究观点 。
这三编的互相呼应 , 体现出他以渊博、厚实的文史功底 , 以及独有的文化感悟力 , 明快地把文献考索与理论探求二者纳入到历史和方法论的体系中去加以审视 , 从而体现了文献与理论以及方法的互补相生、互渗相成 。 这是迄今对《金瓶梅》研究的历史做哲学式观察所产生的总体性描述 。
古代小说网|吴敢:我与宁宗一先生(上)
本文插图
1992年6月宁宗一赠书《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

总之 , 吴著在反思《金瓶梅》研究自来无史和一些史之研究的得失的基础上 , 力求突破长期以来小说研究的固有模式 , 而楔入新的理解和感悟 。 其中通达和新颖达到了恰当的平衡与调适 , 充分显示了吴敢先生长期为《金瓶梅》立传 , 为“金学”写史的学术积淀和书写策略 , 其学术个性已跃然纸上 。
顺着这个思路说下去 , 窃以为要为《金瓶梅》立传和为“金学”写史 , 是和一些研究史写作一样 , “重读”经典名著乃是前提条件 。 这不仅仅是因为名著已经过历史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的筛选 , 而是因为名著与经典是处于永恒的“重读”和阐释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