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家长花 900 万买学区房,却遭遇对口学校「登记顺位」一事

最近刚买了学区房的人来唠叨两句。
关于学区房这个事情,我是比较想得开的,因为我自己就是菜场小学、渣子初中、重点高中渣子班一路走来的。
在这些不好的学校或班级里,想出类拔萃或者不被很差的学习氛围影响很难。
如果我家娃上了菜场小学,那作为家长,我肯定要有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思想准备。
但至少我自己有这方面的经历,所以我比较想得开。
【怎样看待家长花 900 万买学区房,却遭遇对口学校「登记顺位」一事】 想不开的是我老公,所以最终还是折腾了学区房。
我们5月付的定金,刚付完定金没几天,网上就传上海也要按照北京那种划片学区的政策了。
弄得我老公心里拔凉拔凉的。
其实我们也有思想准备。
我们在选学区房的时候,有2种选择,一种是偏僻一些但便宜很多,一种是地段很好价格也贵很多。我们考虑再三选了第二种,就怕碰到政策变化,学区贬值,好歹地段还不错,也不会贬值太多吧。
真要是遇上这种大片区了,那大家都一样了,顶多和原来一样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吧。
仔细看了一下提问中的新闻,在政策已经出了的情况下,那位家长还买了学区房,我觉得这个就和du博一样了,那也要有承担相应后果的觉悟,愿赌服输!
■网友的回复
2019年,长春一模一样的事,也是家长不接受调剂,一直闹到省里出面。最后想去的省二没去上,但硬塞到了东北师大附小,东北师大的附属学校,在没有私立学校的年代,经常全国前10。如果是私立的话,每年学费应该不低于20万的那种。
家长乐疯了,学区房也应声而涨。孩子去了更好的学校,市场上也开始炒作房子是“双学区,省二,师大任上”。
结果,年底几乎所有的好学校都发布了学位预警。一旦发布预警,意味学区内的着孩子超过学校的学额,后续所有学区房的,都不能保证进某个学校了。
■网友的回复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因为学区房这个东西从来都是政策导向而不是刚性兑付。
其实最本质的原因也是教育、医疗、养老全都绑架到房产和户籍制度的直接后果。
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同情这些人,愿赌服输学不会倒是一天天学会了按闹分配。
而且这种人的这些做法直接加剧了卷文化的影响,这玩意说实话就相当离谱。
你们说这些人为啥不找人补课,不出国上学,不干点其它的?
别闹了,人家看重的还有一层因素是学区房的升值空间,以过往二十年的经验来看,孩子上学的时候买一套学区房,然后等孩子上完学之后倒手一卖不仅孩子如愿以偿享受到了好的教育,而且自己也美滋滋收获了一波投资收益。
然后这个游戏似乎还可以无限循环去玩下去,只要能找到后续愿意接盘的人就可以,而且再不济嘛,毕竟这个房子还是北京房,就算是政策以后解绑学区房问题也不大的嘛。
我无法同情这个人,因为正是这种人的存在才催生了学区房焦虑,换句话吧,这种人看似是学区房政策的受害者,但他又何尝不是学区房上涨的始作俑者。
当然从另一方面这也是土地财政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现在的地大多都被拿去建混凝土的房地产了,然后可悲的是一些新兴区域本应政府负责的教育用地如医院学校的建设出发点不是为了教育医疗而是更好的卖地。
在我家乡的某地,最荒谬的事情就是新开发区学校对面村里的人无法被按照划片入学,然后反而是那些荒无人烟、人烟稀少的新楼盘能够享受到这些教育。
每开发一批新楼盘,政府开始建设一些新校,开设一些分校来收割一波韭菜,然后继续周而复始。
然后我们再看看这些年代久远本该被淘汰的一线城市老房子的境况,旧房改造计划已经被提上了形成,大家不会觉得这些旧房改造会针对下面城市去改造吧。
别闹了,这些政策收益的人是那些人那些群体大家心里没点数嘛?
解决问题的最好做法就是让政府去建设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高校去保障教育的相对公平,而促进这个教育相对公平的最好办法是家长们共同努力去倒逼改革。
但这些对学区房推波助澜的家长们你让我去同情他们?
我可去你的吧,愿赌服输,按闹分配赢了就赢了,输了也别在互联网上焦虑。
都是为了孩子教育?别,方法有很多种。
再结合这些年人口出生率的问题看这个问题就更讽刺了,还有人居然敢提仇富心理。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怎样看待家长花 900 万买学区房,却遭遇对口学校「登记顺位」一事
请关注 @曹多鱼
■网友的回复
这跟900万没什么关系。跟学校执行了1911政策也没关系。
仔细读了一下,学校不犯规,也不是朝令夕改:
"1911政策指的是,2018年末海淀区突然甩出重磅炸弹,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
这一条款有没有更具体的执行细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枚炸弹在购房之前已经抛出来了。
再看看买房子的时间点:
“2019年7月,在对比过西城、海淀十余套学区房后,余婷花900万元买下了海淀区万寿路一套70平方米的老房子。”
只是家长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够赶上政策之前的末班车。
这是一种“现在没有变化,就意味着以后也安全”的错误认知模式作祟。
就像是“股票过去一直涨,所以从趋势上看未来也一定会涨”一样的思路,金融危机不是还得照样来。
现在怎么办?
到这个地步了,孩子上学为大,虽然涉及到与各方沟通,也得有个轻重缓急。
个例只能个别争取,诉诸报端求同情、或者责斥中介、批评学校都不是个好方法,偏离了上学初衷。
本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何确定沟通目标、与各方沟通,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回答:
有哪些优秀的沟通思路?如何才能提高沟通能力?
■网友的回复
有一种很搞笑的对比,一群大妈决定投资两处房地产,商量着前前后后买了四套房。
结果今年第一个地方被划成了学区房,大妈们欢呼雀跃,逢人就说自己投资了学区房,猛赚了一笔,吹嘘自己的投资太厉害了。
但是第二个地方,房地产公司因为疫情原因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于是计划以超低价抛售房子。大妈们一听不得了,跑去售楼部闹,说如果降价,就一定要赔偿自己之前买房的价位差。
为什么是很搞笑的对比?
买的房升值了,赚钱了,就装在自己兜里逢人炫耀;买的房贬值了,赔钱了,就去闹,去要回来差价。
你有钱买房做投资我不反对,但是你投资失败大张旗鼓地去要钱,这就不太好了吧,你升值了咋不把赚的钱给房地产送过去?
家长心理:900万买套房,让我娃在这学校读书,这学校很厉害培养了很多状元。三年后,我娃考进北大,我请客吃饭赚一笔钱,再1000万把房子卖出去又赚一笔。我这买卖,稳赚不亏。
结果投资失败:
怎样看待家长花 900 万买学区房,却遭遇对口学校「登记顺位」一事
学校规定19年后再买的房子,不具有第一顺位的资格,也就是说娃上不了育英学校,而且这个房再次出售也上不了这个学校,意味着贬值了。
贬值了怎么办,闹呗:
怎样看待家长花 900 万买学区房,却遭遇对口学校「登记顺位」一事
美名其曰协商一个方案,实际就是去闹,去讨一个说法,要么退钱,要么让我娃进那个学校。
闹吧闹吧,反正白纸黑字,红头文件都出来了,你们不具备育英学校的资格,咋闹都进不去。现在这事一上新闻,谁敢私下给你们办手续?这个房又有谁愿意接手?
如何看待这个事?
明知政策会变,还打赌冒险往里冲,投资失败了就去“协商方案”,最后娃没学上,房子贬值。说实话,我不同情,因为这本来就是投资
我是 @多巴胺P ,产生兴奋的多巴胺,要不要关注一下我?
■网友的回复
在政策出来之后再买学区房,不就是赌博了。
赌对了,那就大赚特赚。
只是现在赌输了而已。
愿赌服输,网上找舆论支持,逼迫教育局,呵呵
■网友的回复
愿赌服输,没办法。
18年就已经明确说了的,这之后就都算多校,只不过看学校心情。
赌输了就得认,没办法。
■网友的回复
1911这事去年就已经说了,只是海淀当时没执行,今年开始执行而已
两种可能
一种是被中介坑了,家长本身对学区政策不了解,中介忽悠肯定能上,就买了,中介家长责任各一半
另一种是家长知道1911政策,想赌一把,赌今年也不执行,结果赌输了,这种就只能怪自己了
其实还不如买西城,西城政策是今年7月底开始实行,只要7月底之前买房落户就还是按照以前的政策上学
现在东城,海淀,西城(7月底)都是执行新的政策了,家长们买房前要慎重考虑,千万不能听中介瞎忽悠,也别总想着赌一把,代价太大
■网友的回复
既然从未承诺过,只是自己一直笃信,一直抱着侥幸心理,那就应该愿赌服输。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成为了房奴(指大多数其它家庭,没说这家有钱人),有时候对于不少来讲家庭并不值得。
如果房子是孩子入学最重要的通行证,那么房子意味着“钱”,在有些地方,还关乎着政策的“权”,有所谓家长帮之类的网站配合房地产公司进行学区房炒作,把学区房和孩子的未来幸福所绑定在一起,然而这两件事情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最终家长赌输了,受损失的也只是这些家庭罢了!
这种家长不要感觉自己是受害者,与其抱怨学区房政策不公平,不如想明白自己也是学区房顺位政策的推动者。
记住:在教育这件事上,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
■网友的回复
看到很多说学区房的,说浪费了900w,谈一下观点。
学区房其实也是一种投资。不是说这900w就亏了。
孩子入学后,这个房子还能卖出去,甚至房子也能升值。就算不能升值,也亏不了多少。
加上杠杆来看,900w房子,首套应该是300w左右本金,二套房应该是600w左右本金。
可这个钱如果出国留学,花了就是真的没了。
你问买了学区的人,他们肯定对学区房看涨。
你问买不起学区的人,他们肯定对学区房看跌。
所以这个东西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看涨看跌这件事,有钱买,才有资格评价。
你问一个没钱上车的,他一般肯定看跌啊。
你问一个已经上车的,就算跌了他也看涨啊。
所以只有有钱没买,并且看跌,这群人才是真的看跌。
我个人观察到,有钱能上车的人(除去那些真的富豪,就大小中产而言),大部分都是会上车的。
其一学区房用完了还能卖,这个钱一般来讲不会亏。
其二有能力给孩子在国内提供一个好的条件,为啥要出国呢?一年见一两次面真的好么?人生不只有追求成功,还要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