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北斗 服务全球——写在我国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之际( 二 )


建成覆盖全球的导航定位系统,至少需要24颗卫星 。这一次,北斗人再次脑洞大开,开创性地设计了混合星座构型,并于2012年底建成由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轨道卫星共14颗卫星构成的北斗二号系统,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为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
中国北斗,服务全球,必须覆盖全球 。
按照传统卫星管理手段,控制使用好绕飞地球的卫星,需要有遍布全球的地面站 。在难以全球布站的情况下,必须建立卫星之间的星间链路,实现卫星管卫星,这是世界导航领域的前沿技术,也是北斗三号工程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 。
2015年8月,两颗全球系统试验卫星首次建立起星间链路,标志着我国掌握了这一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 。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双星首次发射 。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
2019年12月16日,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 。
2020年6月23日,我国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整服务全球的目标指日可待 。
“从国内到亚太再到全球,北斗系统建设发展的三步走方案,充分结合了中国国情,极具中国特色,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和中国精度,为世界卫星导航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杨长风说 。
一流的北斗:走出自主创新的中国道路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星网”耀太空 。一颗颗北斗导航卫星巡天测地,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结晶,为人类提供一流的卫星导航服务 。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地球中圆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
相对于灵动活泼的地球中圆轨道卫星、飘逸优雅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此次发射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被亲切地称为“吉星” 。
这些北斗“吉星”高高地驻守在距离地球36000公里的天疆,照耀着这片蓝色星球,并为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指标提升提供增强服务 。
大卫星拥有“大体魄”,这颗压轴出场的“吉星”采用东方红三B(导航)卫星平台,是我国现役规模较大的卫星平台之一 。强大的“体格”,让它具备导航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本领 。
——这是“创新之星”,突破让联通更轻松 。
创新,是北斗导航卫星与生俱来的基因 。而有源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则是中国北斗系统的创举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刘天雄介绍,利用无线电测定技术,通过两颗“吉星”联手,不仅能回答用户“我在哪”,还能告诉关注着用户行踪的相关方“你在哪”,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是保障民生安全的“千里眼” 。
“此外,北斗三号的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发送能力从一次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个汉字,遇到突发情况时无需字斟句酌,足以将情节一次性说清楚,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可以说就像‘空间微信’一样 。”刘天雄说 。
——这是“长寿之星”,卫星设计寿命达12年 。
“北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中国发展卫星导航技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为全人类提供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基础设施,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十分重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说 。
就像停水停电影响城市生活一样,卫星导航服务一旦中断,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卫星导航的可靠性、连续性提出了苛刻的设计要求 。
迟军介绍,为了提高卫星在轨服务的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 。
——这是“自主之星”,坚定不移走国产化道路 。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