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改革系列集:【中塬民族01】2020年06月23日
顏廷鈞:华夏改革论文《建议》(連属系列十六集之一)----【中塬民族01】向恢复我國华夏区域圈各民族传统聚合和平共处國体献礼--------《关于规范我國几项重大名称的建议》顏廷鈞(顏廷鈞·世田)编(一)关于我國人数最多的民族族称大家知道 , 我國古代都城多建在黄河中下游流域 , 是我國古代文明发祥地(在本《华夏改革论文連属系列》中 , 恢复繁体“國”字 , 理由详见第三标题) 。 生活在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古人称自己居住的这块土地为【中塬】 , 称这里的人群为【中塬人】(这里的“塬”字 , 不要写成“原”字样) 。 【中塬】是中方位宽广平坦的地方的意思 。 “中”指中方位 , “塬”是宽广平坦的地方的意思 。 “中塬”源于我國古代周朝把自己都城范围称为核心区域意思的“中或” , 意为众诸侯区域的中心之地 。 (详见“华夏改革论文”第四标题的第1小标题) 。 中塬人对東部民族统称为【東夷】 , 是東部民族平安稳定的意思 。 对南部民族统称为【南蛮】 , 是南部民族粗野强悍的意思 。 对西部民族统称为【西戎】 , 是西部民族勇敢强健的意思 。 对北部民族统称为【北胡】 , 是北部民族移动不定的意思 。 所谓“民族” , 是指聚居而有血统关系人群的统称 。不知有人想过沒有?在我國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活的中塬人群在民族称法上 , 当代称谓“汉族”和“中华民族”两种形式的民族称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本人认为:我國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活的中塬人群在民族称法上谓之“汉族” , 其主要原因是在汉朝时期由周边人群与中塬人群的互称所致 。 例如“汉人——胡人”;“羌人——汉人”区块人群互称形式 。 后世某些所谓文人视“汉”而不见“中塬” , 擅把汉朝的“汉”字作为了中塬人群的民族称谓 。 但要知道 , 我國历史上朝代屡屡更换 , 显然不稳定的“朝代名”作为中塬人群的長期民族称是不妥当的 。 再说 , 汉朝以前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人们(如 , 孔丘、孟轲、顏囬、曾參以及陳勝、吳廣、刘邦、项羽等)应该称谓什么民族呢?显然都是“中塬人” , 都属于“中塬民族” 。 至于“汉民族”又复称为“中华民族”的原因 , 可能是近代公元1912年我國为了使民主共和时代的新國名区别于王朝帝制时期的朝代称 , 选取古代黄河中下游流域传统自称的“中塬”和以中塬为中央腹地与周边区域的总括称“华夏” , 用这两个词组的首字拼成了“中华”一词 , 做为了黄河中下游流域人群后裔民族称谓 。 但是只要细想一下 , 无论“中华”一词由何而來 , 这个“中华”一词做为中塬后裔人群的统称与“汉族”称谓一样 , 也是站不住脚的 。 因为按着“中华民族”字面含义分析 , 实属是以“华”为名的“東西南北中”方位上的单一“中方位”地方的人群称 。 如果说 , “中华民族”称法是成立的话 , 那么“東华、南华、西华、北华”岂不也都可以自立宣布成为代表全体中塬后裔人群的统称了吗?但只要再按字面分析字义的话 , 明显与“中华”一样 , 不但代表不了统称 , 而且实为全体中塬后裔人群的分裂式称谓 。 所以“中华”与“東华、南华、西华、北华”一样 , 实际是中塬民族中的一个单方位式人群分裂称 , 根本不能代表分布于全國各地的廣大中塬后裔人群的统称 。综上原因 , 本人建议國家应该规定:【中塬族】做为全國各地的中塬后裔人群的民族称;【中塬人】专指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活的人们 。 废除“汉族、中华民族”称法 。 当然 , 与此相关凡是带有“汉、中华”字样的词组都应该换掉 , 如“汉语”应该改为“中塬语” , “中华大地”应该改为“华夏大地”或“中塬腹地”或【中塬华夏】 。 【中塬华夏】指黄河長江中下游流域和陇西走廊以及琼南海域 。 【中塬民族】指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中塬族人群 。--------下集【中塬人名02】:叙述“关于我國中塬族人的姓名称谓” 。
推荐阅读
- 华夏能源网|突发 | 退休3年后,这位省能源局原局长被查……
- 注意:这是不是美国总体战的一种布局?
- 历史遗留问题12月底前完成
- 想赚钱,只有一条路走到头!
- 国家所有制的改革的新观点
- 综艺大集合|职场系列(二)跨入公司,走好第一步,这个最重要!
- 望华夏内外|火车的“软卧”和“硬卧”,究竟有啥差别?网友笑称:风景大不同
- 有车人士重大利好,车险综合改革来了
- 给商业银行发券商牌照是重大金融改革!
- 中科院90多名科研人员辞职,改革动了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