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专访工银国际副行政总裁:中概股回港潮预计至少会持续数年


【中国新闻网|专访工银国际副行政总裁:中概股回港潮预计至少会持续数年】
中国新闻网|专访工银国际副行政总裁:中概股回港潮预计至少会持续数年
本文插图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夏宾)网易、京东等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掀起了一阵中概股回港潮 , 香港资本市场近期热闹非凡 。 中概股回港潮会是昙花一现还是将演化成长期趋势?工银国际副行政总裁王巍23日在接受中新社采访人员线上专访时称 , 中概股回港潮预计至少会持续数年 。
工银国际作为中国工商银行集团内唯一境外全资持牌机构 , 是2019年11月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的项目联席账簿管理人 , 也在今年6月先后参与了网易与京东港交所二次上市的大型项目 。
中概股回港潮原因何在?
王巍认为 , 首先 , 从香港市场本身的情况来看 , 港交所近年来勇于改革 , 逐步完善了吸引新经济公司的友好上市体制 , 2018年后迎来收获期 。 港交所2018年4月完成改制 , 允许同股不同权及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 并允许已于境外上市的符合资格大型企业于港交所进行二次上市 , 对于满足特定条件的公司更放宽对其在同股不同权架构、VIE架构和公司章程等方面的要求 。
“从目前来看 , 港股的TMT板块逐步形成了规模、成了气候 。 ”王巍指出 , 港交所2018、2019连续两年居全球IPO融资规模第一 , 分别为367亿美元与401亿美元 , 其中TMT板块尤为活跃 , 融资规模分别达到了204亿美元和145亿美元 , 连续两年成为香港IPO市场融资规模最大的板块 , 占比分别为56%及36% 。
其次 , 从美国市场的整体趋势来看 , 中概股面临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 , 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与融资能力将受到越来越多非企业经营情况方面的影响 , 进而影响投资人对中概股的信心 。
“面对越发不明朗的前景 , 中概股企业纷纷寻求资本市场B计划 。 ”王巍认为 , 港股市场表现更加稳定 , 更受亚太投资人的青睐 , 优质TMT(电信、媒体和科技)企业由于稀缺性等因素享有一定估值溢价;“港股通”有效地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南下资金支持 , 并已于2019年10月将同股不同权企业纳入可交易标的的范围 , 有望于不远的将来纳入第二上市企业;恒生指数也于2020年5月公布 , 将同股不同权及第二上市公司纳入其选股范畴 。
中概股回港潮能火多久?
据王巍介绍 , 目前美股市场有超过200家规模不一的中概股企业 , 其中满足香港二次上市基本要求且能享受简化程序(可保留现有同股不同权架构、VIE架构和公司章程等)的就有20余家(除在港股与美股均已上市的17家以外) , 另有达到基本要求但不能享受简化程序的也接近20家 。
她进一步称 , 预计可通过简化程序进行二次上市的这20余家中概股将最先回归 , 而其余近20家中概股在无法简化其二次上市程序的前提下 , 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将会是更有吸引力的做法 , 他们之中的龙头将最先突围 , 时间线与第一梯队的二次上市企业相近 。 其余中小型中概股企业预计也将伺机寻求回归 , 在港股市场最有可能通过双重主要上市或先退市再重新上市的方式进行 。
王巍表示 , 总体而言 , 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优质中概股回归港股 , 且它们中的许多已开始相关筹备工作 。 综上考量 , 中概股回港潮预计至少会在未来持续数年 。 中概股为获得另一个成熟的融资渠道、更接近其目标市场的投资者会纷纷选择回归 。
王巍特别指出 , 中概股回港潮对在港所有券商机构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业务机会 , 是未来几年的重要战略布局 , 预计未来的总体发行规模将达25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 , 对于券商的保荐、承销、经纪、配资、资管等业务的发展都有显著的促进 。 (完)
【编辑:陈海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