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拐点或将到来,本轮猪周期可能将进入下降通道( 二 )


“只要不发生对产能明显影响的突发事件 , 本轮猪周期可能将进入下降通道 , 拐点或将到来 。 ”朱增勇说 。
猪价拐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供给和需求 。 从供给来看 , 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是判断猪价拐点最重要的指标 。 自2019年10月份开始 ,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8个月回升 。 从生产周期来看 , 生猪供给量最快10个月出现恢复性增长 。 生猪存栏和仔猪供给量连续4个月恢复性增长 , 预示着生猪供给最快5个月后环比明显增加 。
从消费来看 , 今年上半年猪肉消费需求预计降幅在30%至40% , 高于猪肉供给降幅 。 下半年供给恢复速度预计将大于消费恢复速度 。 因此 , 综合来看猪价高点或已过 , 后期将会逐渐回归合理价格水平 。 预计2021年全国生猪供给将会明显增长 , 进一步带动猪价加快恢复至合理的价格水平 。
“受生物安全水平、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影响 , 中小散户补栏扩产速度、时间和规模 , 较规模企业和大型养殖户慢不少 。 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方式快速扩张 , 同时饲料、屠宰等养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加速进入养殖领域 。 ”朱增勇说 。
以牧原集团为例 ,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 , 该公司加速在全国各地布局 , 预计2020年全年生猪出栏量可提升到2000万头 。
朱增勇认为 , 受疫情影响 ,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门槛将会提高 。 在规模化提升的同时 , 机械化、智能化和产业化养猪带动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已经起步 , 未来我国生猪产业将加速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 , 虽然生产主体仍呈多元化 , 但一体化企业、龙头企业将会加速发展 , 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主力军 。
政策引导要跟上
“猪周期是市场产物 , 并不是中国特有的 。 提高生猪生产稳定性、竞争力 , 降低每轮猪周期猪价波动幅度 , 是有关部门应该做的 。 ”朱增勇如是说 。
首先 , 要立足国内猪肉供给 , 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 猪肉进口是调控我国猪肉市场供需的有效手段 。 尤其是当前产能还处于恢复过程中 , 合理进口猪肉有助于防止猪价过度上涨 。 有关部门要持续完善国内生猪产业预警体系 , 为生产者提供更多获得市场信息资源的渠道 , 及时向社会发布猪肉进口预警信息 , 合理引导市场进口猪肉 , 达到既能平抑猪价 , 又可防止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的目的 。
其次 , 运用中长期贴息贷款、保险等金融工具 , 稳定生猪生产 。
朱增勇表示 , 政府部门如果有针对性地发放中长期低息、贴息贷款 , 可帮助养殖户解决融资难题 , 保障猪价低迷时产能温和调减 。 对中小养殖户 , 可引导其建立养殖合作组织 , 或者实行“公司+农户”模式 , 从而形成规模优势 , 保障生产资料供应 , 有效建立产销对接 , 降低经营风险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黄俊毅)
经济日报拐点或将到来,本轮猪周期可能将进入下降通道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