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技在此|也在乘风破浪,30+的华为( 三 )


在苏立清看来 ,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保护过去的投资 , 未来可能就会落后 。 如果把存量系统全部干掉 , 其实每个企业也很难做到 。
怎么办?全都要!
华为提出了一种Bi-Model双模方式 , 既对过去的存量系统进行使用 , 通过数据把它们联接起来 , 而且在新建的系统中 , 以云为基础 , 打造数据驱动的微服务化新型架构 。
苏立清说 , 这样既能拥抱未来 , 也能适应过去 , 不至于浪费此前的投入 。
环球科技在此|也在乘风破浪,30+的华为
文章图片
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老旧系统的妥协 , 在这种模式下能够保证业务正常运转 , 但同时也需要去寻找创新点 , 对系统进行适度的优化 , 提升整体能力 。
华为的做法是前、中、后台分层解耦 , 实现云化、服务化 。 做稳后台 , 是以“软件包”为基础 , 构建业务交易和应用骨干 , 如原来的ERP都是小型机架构 , 在2017年春节时 , 将其迁移到X86架构上 , 推动其性能提升了10倍 。
做强中台 , 是基于“业务对象、业务过程、业务规则”构建应用服务 , 开放API市场 , 然后在新型架构上可以用微服务来构建面向未来业务场景的应用 , 来实现灵活响应 , 面向新业务的快速高效的运作 。
做轻前台 , 以员工为例 , 华为打造出了WeLink—更好地联接人、联接业务、联接设备、联接知识 。
然后通过卡片服务 , 中台和后台形成联接 , 这样的话 , 就满足了以用户为中心 , 一站式的作业 , 用户体验就得到了大幅提升 。
环球科技在此|也在乘风破浪,30+的华为
文章图片
这些坚实的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 , 造就了当前的华为业务运作模式 , 实现了降本增效 。
苏立清分享了华为数字化改造本身的案例:在数字化改造之前 , 整个供应支出占华为销售收入的4.3% 。 到数字化完成以后降低到3% , 每年节省了一个多的百分点 , 就是十几亿美金 。
他说 , 这证明了:通过数字化来提升业务效率 , 可以直接节省投资 。
放到整个华为来看 , 整个组织作战能力也得到了大大加强——有些区域已经实现100%在线进行管理业务活动 。
在这次疫情中 , 华为能够实现持续的运转 , 没受到太多影响 , 其数字化转型 , 确实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
转型的关键是什么?相对于一些企业的数字化 , 不过是业务和数字化“两张皮”的状况 , 华为数字化转型为什么已带来这么多实质性的提升?
在苏立清看来 , 核心在于怎么调好业务和技术的“双人舞” 。
华为数字化转型的“十二字”秘诀
苏立清在1996年加入华为之后 , 在接管华为IT工程部门之前 , 先后历任北京研究所STP产品经理、数通产品线总监、北京研究所所长、存储与网络安全产品线总裁等职位 , 在业务上有着丰富经验 。
苏立清感慨 , 早期的IT部门 , 技术能力以及对业务部门的响应其实是有Gap的 , 并没有很好地满足业务部门需求 。
环球科技在此|也在乘风破浪,30+的华为
文章图片
这个时候业务部门给IT的压力比较大 , 批判的声音比较多 , 当时华为内部的心声社区上有很多对IT批评的声音 。
他说 , 华为之所以能够将数字化转型顺利推进下来 , 除了各方的努力 , 还在于平衡好了业务和技术的关系:
在数字化的过程中 , 想有所效率 , 需要是双人舞 , IT的舞步要踩到业务的步调上 , 而不要踩到业务的脚上 。
这也是华为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的一部分 。
在复盘华为数字化转型这些年的过程 , 苏立清提炼出了十二字箴言:上下同欲、双轮驱动、眼高手低、立而不破 。
上下同欲在于 , 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高层重视 , 来驱动企业形成一个数字化转型文化 , 才能构建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