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月雨|你是我的光——国外观演杂记


二十一月雨|你是我的光——国外观演杂记
文章图片
文/建华
这几年我有了一些在国外观看音乐会和歌剧的体验 , 终于学会把自己与“高雅艺术”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 以消费者的心态走进一座座“艺术殿堂” 。 我不想获得什么回报 , 更抛弃了“古典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等等功利心 , 只想在音乐厅度过愉快的几个小时 。 我放下的越多 , 得到的越多 。
如果仅从曲目上看 , 国外与国内也没什么不同:上半场大多先来一首小曲子热身 , 后面紧跟着小提琴或钢琴协奏曲之类的 , 然后艺术家返场一两个独奏;下半场是一部一小时左右的交响曲 。 碰到布鲁克纳或马勒的大部头 , 基本就是上来就演 , 连垫场小曲也没有 。 歌剧多数是国内频繁上演过的经典作品 。 特别明显的区别是 , 在国内 , 我身边的观众都是比我年轻20多岁的姑娘小伙;在国外 , 我身边都是比我年长20多岁的耄耋老者 。 但是呢 , 相比起来 , 国内的年轻人反而比较矜持 , 再精彩的演出 , 结束后也就是坐在座位上使劲鼓掌 , 还有些大学生为了赶回学校 , 在乐队和指挥没有完全结束谢幕时就不得不起身走掉 。 国外的观众因为年纪大了 , 行动上普遍慢悠悠的 , 开场前和中场休息时在酒水吧连吃带喝 , 嗡嗡嗡地聊个不停 , 给人的感觉是社交的重要性多过了看节目 。 演出期间他们基本纹丝不动(有时打瞌睡) , 但是别急 , 最后一个音符刚一落下 , 肯定能奇迹般迅速复活 , 好像换了一批人 。 鼓掌 , 跺脚鼓掌 , 起立鼓掌 , 喝彩(Bravo , Brrrraaaaviiii) , 喝倒彩(Boo,Boooo)……那意思是再明确不过了:你演得好不好 , 我说了算!
二十一月雨|你是我的光——国外观演杂记
文章图片
常规的音乐会 , 常规的鼓掌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抱怨国内观演氛围不好:“票价太贵了!有人在乐章间乱鼓掌!还不如等出国旅游时顺便去体验一场原汁原味的音乐会吧!”2019年1月18日 , 我在德国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看了一场音乐会 , 票价52欧元(三排九号 , 并不便宜) 。 这真的是“原汁原味”了 , 布商大厦的灯光就像手术室的无影灯一样令人无处遁形 , 环顾四周 , 我大概是现场唯一的东方人 。 音乐会令我有点小失望 。 这是尼尔森斯与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圣诞新年假期以后的第四场常规音乐会 , 上半场是门德尔松《“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序曲》和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 钢琴演奏家是埃莱娜·格里莫(HélèneGrimaud) 。 下半场是舒曼《第三交响曲》 。 话说这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 篇幅不长 , 可能技术上非常难吧?不过我也算见过一点世面的人了——同样一曲 , 2018年初我在柏林爱乐大厅听过特里福诺夫 , 四天前刚刚在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听了王羽佳 。 最喜欢第二乐章终了直接转入第三乐章那段了 , 画面感特别强 , 哗地一下 , 拨云见日 , 千里江山瞬间重现 。 然而今天格里莫在第二乐章后面就明显体力不支了 , 她一边弹一边摇晃身体 , 同时忘我地连哼带唱 , 我在第三排听得特别清楚 , 很受困扰 。 谢幕三遍 , 观众礼貌性鼓掌(果然没有返场) 。 下半场我也比较分心 , 一直为尼尔森斯的健康暗暗担忧:他几乎全部时间都靠在指挥台的栏杆上 , 还用左手撑着栏杆 , 只拿右胳膊指挥 。 这才41岁 , 怎么回事啊?还有不到一年就要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了呐!急人 。 乐队也是上班打卡式演奏 , 舒曼的东西按说是他们最拿手的了 。 反正今天普遍没睡醒 , 不温不火 , 谢幕三遍 , 结束了 。 唉 , 我也算经历过了大牌乐团的主场 。 散场时偷眼看看旁边的老奶奶 , 慈爱的笑容挂在脸上:嘿嘿 , 孩子们 , 我知道你们假期没休够……哈哈哈!
二十一月雨|你是我的光——国外观演杂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