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蚂蚁展翅:从一体到两翼( 三 )


PC时代交易模式为网关 , 假设一个用户在支付宝页面上要付500元给当当 , 选择招商银行(600036,股吧) , 点击立即支付后会跳转到了招行网站 , 此刻需要插U盾 , 或在招行网站输入支付密码 , 才能付款成功 。 因为存在这样的跳转 , 支付宝再怎么努力也只做了收银台这前半部分的活 , 后半部分其实由银行的互联网化所决定 。
当时背景下 , 支付宝也无力推动银行改革 , 跳转过程又带来安全隐患 , 当时PC容易为木马劫持 , 若用户电脑被攻击 , 到了银行网页不法分子就已经把付款对象换掉了 。 与支付相关的大量难题 , 都沉淀在这个环节 , 公司上下绞尽脑汁 , 就是想不出怎么解决 , 陷在了死胡同里 。
某次 , 支付宝创始人之一苗人凤(倪行军)在彭蕾办公室聊到支付率问题 , 谈到2007年曾尝试的卡通模式 。 卡通最初与建行合作 , 用户需要到建行办一张宝龙卡 , 将此卡与支付宝帐号绑定 , 交易则不需要跳转到网银 。 但因为要专门办一张卡 , 而且是三方协议 , 用户与银行签约 , 银行与支付宝签约 , 支付宝再与用户签约 , 出了责任银行与支付宝共担 , 影响了推广速度 , 体验并不好 。
但苗认为沿着这个方向思考 , “可能是最后一个破局的机会” 。 于是开始重新探索能否让用户不办卡 , 以现有银行卡与支付宝去绑定后打通 , 这就是2010年底出现的快捷支付 。
快捷支付为中国国移动支付的繁荣打下了了基础 , 这意味着可以将虚拟支付帐户与银行卡绑定 , 在PC时代不需要跳转到银行网银 , 在移动时代不需要跳转到银行APP , 一个页面上完成所有步骤 , 能够保证体验可控 , 盘活了庞大的存量账户 。
金融领域走向服务数字化之路牵一发而动全身 , 支付宝为此承受了扑面而来的风压 , 马云在2010年频繁拜访各大银行行长 。 它为此必须接受苛刻的条件 , 银行提前锁定收益 , 支付宝预付手续费并承担全部风险 。 银行要允许在支付宝页面输入金额、密码 , 对此它也有担心也正常 。
后来彭蕾提出 , 你敢付我敢赔 , 只要因为快捷支付被盗造成损失 , 72小时之内无条件全赔 。 她为此承担了巨大压力 , 由此倒逼技术团队不断提升安全能力 , 后来做到百万分之一的止损率 。
此役后 , 支付成功率一年后达到90%多 , 不但走出低谷 , 而且远超同行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从用户体验上远远把其他对手甩在了后面 。
回头来看 , 快捷支付作为商业支付史上的重大创新已被牢牢记住 , 其实同样 , 这也是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 经历了岁月之后 , 价值今日才凸显 。 而类似商业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融合 , 还包括现在习以为常的“扫码支付” , 这一突破 , 亦来自于支付宝的技术创新 。
02
小程序之战
打通阿里经济体血脉
另一个技术和商业相互成就的案例是小程序 。 支付宝小程序是商家连接阿里经济体联动、跨场景运营、获取结构性增量的桥梁 , 如今它已升级成为 “阿里小程序” 。
它于2017 年8 月18日正式上线公测阶段 , 9 月 20 日 , 正式面向普通用户开放公测 。 这比2017年1月9日上线微信小程序上线晚了8个多月 , 但经历了社交执念的弯路后 , 它这次直接避开流量上的劣势 , 而是尝试通过商业与生活服务在产品端发力 。
当时蚂蚁在声明中表示需要用户“给点时间”:支付宝小程序不会考虑对标任何其他产品 , 它在蚂蚁的开放生态中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节奏 。
2016年9月21日 , 微信小程序正式开始内测 。 这引起了支付宝产品经理楚庄注意 , 在蚂蚁集团老总部黄龙时代广场的电梯里 , 他和同事交流中突然意识到 , 支付宝一直以来做的“服务窗” , 其实可以用小程序做更好的载体 。
楚庄找到当时的支付宝开放平台负责人管仲 , 以及开放平台架构师孙武等临时组建了一支团队 , 这是一个虚拟团队 , 在蚂蚁 , 只要人数少于50人 , 都可以自由发起这种组织形式 , 主要看发起人描述愿景的能力 。 他们用一个半月用现成的零件组装出了一个“毛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