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蚂蚁展翅:从一体到两翼( 二 )


目前 , 蚂蚁钱包全球用户总量已突破12亿 , 支付宝已与全球250多个金融机构建立合作 , 网上支付打通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27种币种交易 。 不过 , 蚂蚁在国际上的技术形象 , 比金融形象更为突出 。
2016年马云提出了e-WTP的构想 , 同年 9月写入G20公报 , 受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欢迎 。 e-WTP为电子贸易平台(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简称 , 核心是通过公私合作 , 孵化贸易新规则 , 构建数字时代全球贸易基础设施 。 疫情中 , 欧洲多国航运中断 , 但比利时政府与阿里2018年共建的eWTP列日机场枢纽依然高效运转 , 成为中欧救援物资主通道 。
蚂蚁则作为e-WTP的金融基建者 , 其野心是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全球买、全球卖和全球汇”、金融与技术服务 。 有菜鸟与蚂蚁在全球搭建的物流与支付基础设施 , 阿里新零售与全球化业务才能一路狂奔 。
跨区域与技术化 , 这两条溪流终于与产业互联网的大趋势融合 , 进入大江大河 。 我们下面从三个切片 , 所触发的三个方向上的打通 , 来探究它今日基因的形成 , 和未来走向何方 。
01
快捷支付之战
打通移动支付繁荣之路
在支付宝发展史上 , 2010年1月22日需要一个大特写 , 这一天 , 马云在年会上痛斥支付宝“烂 , 太烂 , 烂到极点” 。 关于年会细节 , 已多有报道 , 勿需赘言 , 如果仅仅截取这个瞬间 , 会令人觉得批评来的突兀而猛烈 , 当把镜头拉的更远 , 就能发现其实在年会之前 , 支付宝上下都弥漫着焦虑 。
压力并非来自数据层面 , 截止2009年年底 , 支付宝用户总数超过2.7亿 , 到2009年12月8日 , 日交易额创了新高 , 达到12亿 。 这意味着不到十八个月时间 , 日交易额就翻了将近6倍 。
焦虑情绪来源于支付宝第一次“开放” , 即2007年逐步脱离淘宝的母体 。 这是一个揪心决定 , 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回忆 , 当时淘宝跟支付宝打的不可开交 , 他加入阿里的前半年 , 大部分时间都在协调淘宝跟支付宝的矛盾 , 到底是淘宝该支持支付宝向外扩张 , 还是支付宝应该先服务好淘宝的各种需求 。
2007年9月28日到30日 , 阿里开了一次封闭的集团战略会 , 最后有一个定调影响了阿里之后十年 , 即“建设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
支付宝“出淘” , 由此获得了一面大旗 。 不过出淘之后 , 就失去了铠甲 。 支付宝创立之初 , 名为“支付保” , 可见它最早做担保交易 , 而非支付 , 主要解决买卖双方不信任 。 服务淘宝很简单 , 内部对其担保交易模式也比较满意 , 但对淘外商户而言 , 它们需要面对与财付通、快钱、易宝支付等第三方公司的直接竞争 。
此刻支付宝发现 , 原来自己在支付产品方面并无优势 , 不管页面设计还是付款流程 , 都还不如别人 , 最初只能拼费率 , 但彼时都已经拼到了千分之几 , 此方面空间已有限 。
支付宝2009年决心要提升用户体验 , 专门搞了个用户体验部 , 从页面、文案、按钮、流程 , 上线了200多个功能 。 然而 , 沮丧地发现 , 支付成功率从年初的60%提到年底的62% , 一年只提了两个百分点 。
假设100个人要付款 , 最后只有62个人能成功付款 , 这个比率当时在全球已算领先 , 不过从用户角度 , 无疑感受很糟糕 。 那次年会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批判大会 , 马云只是上来补了一刀 。
会后 , 彭蕾受命接任支付宝CEO 。 2010年3月 , 她领着所有支付宝P8以上管理层在杭州莫干山路2349号良渚大酒店开了整整4天会议 , 这就是“骆驼大会” 。 会上直击最根本问题 , 如果你是一个用户 , 最在乎支付宝里什么功能?会后 , 支付成功率成为公司2010年唯一的目标 。
支付宝蚂蚁展翅:从一体到两翼
图片

但提高支付成功率 , 彼时关键要素并未在支付宝控制之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