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归乡

归乡归乡访友冀披襟 , 岂料言分话语沉 。十载难能久随伴 , 半生竟是每遥临 。猜声枉有刘基学 , 抚酒偏无陶令琴 。两小空凭多年谊 , 何方得觅一同心?【注释】读金元好问《洛阳》诗 , 依韵而咏别事 。 原诗云:“千年河岳控喉襟 , 一日神州见陆沉 。 已为操琴感衰涕 , 更须同辇梦秋衾 。 城头大匠论蒸土 , 地底中郎待摸金 。 拟就天公问翻覆 , 蒿莱丹碧果何心?”记于2020年6月2日 。“返里” , 返回家乡 , 见清邵廷采《明遗民所知传》:“(方以智)返里止高京高座寺为僧 。 ”《广陵潮》第三八回:“伍昇叩别了老爷、姨太太 , 一径搭着轮船返里 。 ”苏曼殊《非梦记》:“吾来已两月 , 一二日须返里 。 ”“披襟” , 犹披心 , 谓推诚相与 , 见《晋书·周顗传》:“伯仁总角於东宫相遇 , 一面披襟 , 便许之三事 , 何图不幸自貽王法 。 ”《艺文类聚》卷五五引南朝梁王僧孺《<临海伏府君集>序》:“与君道合神遇 , 投分披衿 。 ”唐杜甫《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孙楚 , 披襟得郑侨 。 ”清陈盟《与亲友话旧》诗:“所愿故乡归有路 , 披襟重话再生欢 。 ”“言分” , 互道分别 , 亦指言语有分歧 , 见宋苏轼《新渡寺送任仲微》诗:“古来聚散地 , 与子复言分 。 ”“话语沉” , 话语沉闷 , 沉 , 沉闷 , 见《庄子·外物》:“心若悬于天地之间 , 慰暋沉屯 。 ”陈鼓应注:“‘屯’‘闷’音近义通 。 ‘沉屯’有沉闷之意 。 ”《楚辞·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 , 志沉菀而莫达 。 ”王逸注:“思念沉积 , 不能通也 。 ”“随伴” , 犹陪伴 , 见《红楼梦》第七九回:“寳玉只得闷闷的转步 , 忽然想起黛玉无人随伴 , 忙命小丫头子跟送回去 。 ”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姐姐 , 都亭便在面前了 , 我的灵魂 , 永远随伴着你 。 ”“遥临” , 远道光临 , 见唐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 , 棨戟遥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今幸棨戟遥临 , 快慰平生之愿 。 ”亦指遥遥眺望 , 见《声律启蒙·卷下·五歌》:“山对水 , 海对河 , 雪竹对烟萝 。 新欢对旧恨 , 痛饮对高歌 。 琴再抚 , 剑重磨 , 媚柳对枯荷 。 荷盘从雨洗 , 柳线任风搓 。 饮酒岂知欹醉帽 , 观棋不觉烂樵柯 。 山寺清幽 , 直踞千寻云岭;江楼宏敞 , 遥临万顷烟波 。 ”“刘基学” , 刘基的学问 , 刘基 , 字伯温 ,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 , 明朝开国元勋 。 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 , 尤以诗文见长 。 诗文古朴雄放 , 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 , 计划立定 , 人莫能测 , 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 。 在中国民间 , 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 , 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 , 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 “学” , 学问 , 见清刘开《问说》:“学有未达 。 ”清张廷玉《明史》:“生平为学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人之为学有难易乎?”“陶令琴” , 《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 , 而畜素琴一张 , 絃徽不具 , 每朋酒之会 , 则抚而和之 , 曰:‘但识琴中趣 , 何劳絃上声!’”后用为典实 , 如宋梅尧臣《送储令赴韶州乐昌》诗:“尝闻韶石下 , 虞舜古祠深 。 至乐久已寂 , 况持陶令琴 。 ”亦省作“陶琴” , 如唐白居易《喜老自嘲》诗:“《周易》休开卦 , 陶琴不上絃 。 任从人弃掷 , 自与我周旋 。 ”姚锡钧《论诗绝句》之四:“解识太羹玄酒味 , 陶琴自古已无絃 。 ”这首诗的意思是:回到故乡 , 拜访朋友 , 非常希望沥胆披襟 , 却没有料到因为观念分歧所以话语闷沉 。 几十年难以能够长久随伴 , 半辈子竟然是每每遥相望邻 。 去猜测表达的声音 , 徒劳地有着刘基的学问 , 只能抚摸着酒盏 , 偏偏就没有陶令之琴 。 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人白白地凭借多年的友谊 , 到哪里才能够寻觅到俯瞰尘世的共同之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