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辽宁|富甲一方,清代辽宁:商贾云集( 二 )


清宫“甲子万年”元宝式银火锅张松摄
辽宁名镇富甲一方饮誉四方
清代的牛庄 , 曾是千帆竞发、商贾云集的东北地区第一大港!那时的牛庄河岸上 , 商铺林立 , 茶馆、饭店、赌场云集 , 号称三街、六区、三十六巷 , 交错纵横 , 呈现出有如清明上河图般的繁华场景 。
又如辽宁中南部的一系列重镇:腾鳌、牛庄、田庄台、青堆、没沟营(今营口)、皮口 , 其繁华程度不逊中原与江南 。
清代的海城腾鳌镇 , 富甲一方 , 号称“关东康衢” , 如今仍是海城经济第一镇 , 是临近钢都鞍山的现代化的卫星城 。
清代的牛庄 , 曾是千帆竞发、商贾云集的东北地区第一大港 。 那时的牛庄河岸上 , 商铺林立 , 茶馆、饭店、赌场云集 , 号称三街、六区、三十六巷 , 交错纵横 , 呈现出有如清明上河图般的繁华场景 。 每年正月初六店铺开市 , 鸣鞭放炮的纸屑铺满大街小巷 , 可达几寸厚 。 牛庄集市更是尽人皆知 , 北至黑龙江 , 南到关内各省 , 都有客商来此交易 , 车拉船载络绎不绝 , 是各种产品的集散地 。 由于地处沿河 , 河鱼颇多 , 一个早市可销售万斤以上 , 苇席是地方特产 , 每集可销售几千片 。 东北大豆聚牛庄 , 转运关内 , 是沿海诸省几十万商民船工的生命线 。
入夜时分,远道而来的各地客商停船靠岸,牛庄的客店已远远挑起迎客的喜庆红灯 。 烧好的洗澡水,温烫的醇香白酒,喷香的熏肉、馅饼,歌舞升平、一应俱全,那是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 。
辽河内河航运的兴起 , 是田庄台近代商业繁华的渊源 。 辽河漕运始于三国时期 , 至明清时期进入发达繁盛阶段 。 由营口溯辽河北上 , 首经田庄台 。 据《奉天通志》记载 , 当时的田庄台堪称内河巨埠 , 由田庄台至三江口的“八百里河道 , 帆樯林立、往来如梭” 。 南起保灵宫、北至曹家湾子仅4公里沿河一线就有码头10余处 。 粮油花纱杂货码头有“天兴跳”“二官跳”;木材、煤炭码头在东河沿;木厂和一面街是蔬菜码头;“万金永”则是堆放芦苇、柴草的码头;官码头和蔡家屯则是摆渡行人的渡口码头 。 当时 , 进出田庄台码头的船类众多 , 除帆船、驳船外 , 还有往来于营口与田庄台的“小火轮” 。 在辽河自开河至封冻期间 , 有船往来多达两万艘!
这些船上行装载着粤、闽、浙、苏、鲁、川等省出产的绸缎、布匹、药材、茶叶、瓷器、漆器、竹器及日用杂品等 , 通过田庄台码头销往东北各地;下行时装载着东北平原出产的高粱、木材、大豆、皮毛 。 清代的田庄台是东北三省内河航运最大的通商口岸以及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 那时 , 田庄台镇人口稠密 , 在方圆不到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然生活着1.6万人 , 人居面积不足5平方米 , 是当时东北地区人口最稠密的顶级集镇 。
在清代 , 青堆镇的繁荣在庄河地区首屈一指 。 在如今庄河地区的经济指标排行榜中 , 青堆镇也是数一数二的经济大镇 , 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 在清代 , 青堆镇的各路商号账面上竟能流通1000万大洋!在几块大洋够贫苦家庭过一载的年月里 , 一个地区的村镇竟拥有1000万大洋的家底 , 那是什么概念?
今日辽宁|富甲一方,清代辽宁:商贾云集
文章图片
庄河青堆子在清朝异常繁华胡世鹏绘
清乾隆八年(1743年)青堆子正式开埠后 , 庄河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青堆兴、孤山浪 , 庄河不赶趟 。 意思是:丹东的大孤山民风开化、思想超前;而青堆子则经济发达、物阜民丰;至于庄河 , 较之孤山与青堆子 , 略逊一筹 。
清代嘉庆年间 , 青堆子港口商贸非常繁荣 , 与烟台、上海、天津等地商船往来密切 , 可以说是富甲辽南 。 当时 , 镇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具相当规模 , 形成北街、东西街、鱼市街、官衙街四条商业街 , 彼时青堆子港吞来吐往 , 帆影幢幢;各街商铺林立 , 商旅如织;天后宫香火不绝如缕 , 善男信女不绝于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