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扎堆式调研

近日 , 中办印发了一则通知 , 其中对调研不能给基层增加负担提出了明确要求 , 即“加强调研统筹 , 避免同一时间到同一地方扎堆调研” 。 众所周知 , 开展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掌握客观实际的问题 , 把事物的内外联系弄明白 , 目的是为解决问题 , 而不是增加新的问题 。 但随着高频率的开展调研工作 , 扎堆式的调研现象越来越多 , 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 更让基层疲于应付 , 不堪重负 。 因此 , 开展调研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 力戒搞形式、走过场 , 坚决拒绝扎堆式调研 。俗话说:“客走旺家门” , 出典型经验的地方 , 或工作受到肯定的单位 , 往往是调研的“热门” , 容易引来扎堆调研 , 上级领导、同级单位 , 甚至邻近地方纷至沓来 , 使得这些地方疲于接待 , 汇报应接不暇 。 只是一种走形式的调研 , 浪费时间不说 , 甚至根本没有调研的意义 。 所以在开展调查研究时需提前计划 , 为调研做好充分准备 。 即结合实际、职责和业务范围 , 制定相对的调研方案 , 选定调研人员 , 到矛盾最集中、最典型、急需解决的地方去 , 到人民群众呼声最高、诉求最多的地方去 , 找准问题的根源 , 摸清群众的真实诉求 , 做到调研有度 , 不为“调研”而调研 , 坚决杜绝久拖不决、悬而不绝的问题 。如何做到调研有度?一是要加强对调研的科学统筹:合理规划 , 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调研;对调研进行集中合并 , 以减少调研频率;“被调研”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 , 增强安排的自主性;通过录制视频、印发材料、组织会议等形式 , 总结推广经验 。 二是要实事求是 , 不弄虚作假 , 避免“打卡式”、“走过场式”等形式调研 。调查研究本身就是一项基本功 , 是要花一番“绣花功”的 , 不是“捡便宜” , 要想得到对被调研地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 就只有调研者带着问题亲自察看、亲身体验 , 才能发现许多在办公室里看不到的问题 , 了解听不到的声音 , 想出想不到的办法 。 调研者不深入群众 , 不思考实际 , 不分析问题 , 如此“调”而不研反而少了一种“烟火气” 。 真调研 , 必定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调研 , 必定是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疾苦、总结群众经验、吸取群众智慧的调研 。 如果调研一味的“钻牛角尖” , 过多的集中在“看资料、听汇报、和文字较劲”上面 , 东指点、西指点 , 只会瞎指挥 。 到头来 , 调研也调不出结果 , 相反还会把调研搞成一种形式 , 违背了调研的初衷 , 让调研从此成为无用功 。调研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 完全不能搞扎堆 。 扎堆调研有害无益 , 少一些扎堆调研 , 多一点调研干货 , 才不负调研的深刻内涵 , 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 干出对百姓有益的成绩 , 促进地方的全面发展 。(文/开州区麻柳乡程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