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稳中求进逆势上扬 跑出高新经济“加速度”( 二 )


在日前发布的《拟认定山东省第三批瞪羚企业榜单》中,青岛高新区的汉唐生物等四家企业成功入围,目前该企业已接到来自意大利、法国、智利、伊拉克等20多个国家50余万人份的订单,目前日均产量5到8万人份 。
“持续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入选瞪羚的关键因素 。”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说,“我们已搭建起了全方位的研发体系,丰富的新产品成为公司持续增长的支撑 。高新区政府也为企业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在企业创新方面推出了从人才到项目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
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的“造血”能力,是突破疫情危机的“关键之钥” 。功能区改革后,青岛高新区建立起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对潜在的“独角兽”“瞪羚”等企业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创业创业生态活力迸发——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获2020年山东半岛自创区发展建设资金1000万元,嘉星晶电公司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资金2500万元;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山东省瞪羚企业11家、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培育)企业1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242家,同比增长30%;上市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12家,总数占全市1/5;融智生物、科捷智能装备等29家企业获批建设青岛市首批技术创新中心,占比21.8%,位居全市第一 。
“我们会努力帮助更多优质企业度过初创期,加快培育高成长型新经济企业,通过提高政策扶持、实施倍增计划、优化企业服务等多种措施,全面激活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 。”青岛高新区经济发展部工业和信息化办公室负责人王筱青表示 。
当前,青岛高新区众多企业纷纷亮出自己的“成绩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缩影:盘古润滑产值增长近一倍,正典生物增长约40%,万创国际营收增长近6倍,近50家在孵“四上”企业产值总体与去年同期持平......得益于抓住机遇、超前谋划,他们在疫情期间不仅经受住了考验,更实现了化危为机 。
创新“双招双引” 聚势增量崛起
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上提出,开发区要当好“特战队”,全面推开各项改革任务,打造“双招双引”高位平台 。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创新“双招双引”打法,强化平台招商,举办中国芯大会、蓝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引入中关村信息谷专业运营团队运营大荣生态科技园,吸引爱泊车等18个优质项目落户;举办了2次线上项目集中签约,共有利群商业综合体、明日世界(华东)数据中心等20个优质项目落户,总投资约260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 。
在人才引进方面,作为全市唯一的“人才特区”,青岛高新区连续4年开展“人才特区”项目评审,为112个高端人才项目发放扶持资金2.2亿元 。累计引进院士33人、海内外高层次专家62人 。
在平台建设方面,青岛高新区依托中科研发城、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7个国家级孵化载体,累计引进中科院院所6家,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100余家 。充分整合华为、百度、腾讯、招商蛇口等项目或组织的优势资源,吸引玄机科技北方总部、大道至简等创新型企业128家、科技型项目105个、生态圈企业10余家 。
在产业链培育方面,青岛高新区打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3+1”主导产业集群,2019年“3+1”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64.8亿元,同比增长29.8%,创新创业项目突破2300个 。
据了解,疫情期间,青岛高新区通过短视频、微信群、视频会、线上批复等信息化等形式,加大网上推进项目合作力度,共梳理了总投资315亿元的20余个重点项目信息 。“我们瞄准产业细分领域,力争全年引进主导产业项目400个以上,以招商引资的产业集聚成果打造让企业家舒服的发展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青岛高新区招商部部长李明宽说 。
此外,在全球资源配置领域,青岛高新区加快中以“国际客厅”建设,成立中以(青岛)国际客厅发展有限公司,中以天梯产业创新研究院等2个平台项目签约落户,储备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