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旸|从嫘祖始蚕开始的丝绸探源之路|黄河故事( 二 )


丝绸 , 最初并不作为普通的服饰材料 , 在古人观念里 , 它是在人灵魂升天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到的载体 , 最初用于包裹尸体——作茧自缚 , 灵魂升天 。 大量瓮棺葬用于夭折的小孩 , 拿丝绸裹着 , 放进瓮里 , 大小不一样 。 “一个瓮棺葬的墓地会有上百个瓮 , 所以我们觉得这里发现丝绸的概率比较大 。 ”
回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周旸负责清理此前在青台遗址出土的瓮棺 , 但没有什么发现 。 她看到走廊上摆着很多套箱 , 工作人员说 , 里面是汪沟遗址发现的瓮棺 。
周旸|从嫘祖始蚕开始的丝绸探源之路|黄河故事
本文插图

汪沟遗址 , 离青台遗址30多公里 , 不算远 , 位于河南省郑州荥阳市城关乡汪沟村南约500米的岗地上 , 是仰韶时期一处拥有相当人口规模的区域性中心聚落 , 也是荥阳地区众多聚落遗址中最为中心、面积最大的一处仰韶时代聚落遗址 , 对于认识新石器时代社会内部结构、人口地理分布区域、氏族形成和发展及文明起源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 她们并没有去过这个地方 。
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 , 中国丝绸博物馆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申报了国家文物局“寻找中国丝绸起源”为主题的考古项目 , 学术目标就是寻找丝绸起源 。
2017年以来 , 国丝专业技术人员多次赴郑州仰韶文化遗址开展工作 , 范围也扩大了 , 包括汪沟遗址、青台遗址和双槐树遗址 , 这些地处郑州仰韶文化聚落群 , 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核心地区之一 。
但团队心心念念想找到丝的地方 , 依然在青台 。
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工作人员再次提议:青台可能真没有什么了 , 不如看看汪沟的瓮棺?
周旸和工作人员从走廊上随机选了两个瓮棺 , 抬到室内 , 开始清理 。
打开尘封已久的箱子 , 两个瓮棺已经很破了 。 清理第一个 , 没有发现 。
她们开始清理第二个瓮棺 , 编号W12 , 出土时 , 坑口距地表120厘米 , 椭圆形 , 长0.86 , 宽0.4 , 深0.4米 , 像一个尖底的水桶 , 上面盖着一个平顶的盖子 。
【周旸|从嫘祖始蚕开始的丝绸探源之路|黄河故事】作为葬具的瓮 , 其实是一只陶罐和尖底瓶的组合 , 都是实用器 , 陶罐大小和脸盆相近 , 尖底瓶尺寸和水桶相似 , 相对放置于坑底 。 罐在西 , 尖底瓶在东 。
周旸和郑海玲蹲在套箱两端 , 拿着小毛刷 , 一点一点清理 。 它质地较松 , 包含有料礓石、烧土块及碳屑等 。 但是 , 她们想找的一直没有出现 。 清着清着 , 土里出现了一点黑色 , 很像纺织品的痕迹 。
两人捧着它 , 看了好一会儿 , 这点黑 , 让她们很激动 , “真的很像纺织品 , 亮晶晶的 。 ”
再看一会儿 , 发现不对——还没有到骨头的地方怎么会出现纺织品呢?不是丝 , 只是瓮棺上的烟炱 。 “因为瓮是煮过的 , 使用后 , 陶器上有印痕 , 也就是烟炱痕迹掉了下来 。 ”虚惊一场 , 又有那么一点小失落 。 但清理仍在继续 。
土中 , 出现了夭折小孩的头盖骨 , 小小的 , 破得非常厉害 。
“一定要注意头盖骨附近 , 丝绸一定是包头的 。 头盖骨清理一层 , 取样一层 , 从外到内 , 层层梯度 。 ”周旸一边清理 , 一边小声嘱咐海玲 , 一清理 , 就是不可逆的 , 要小心再小心 。
小刷子来到了头盖骨附近 , 土有点硬 , 出现了一块比小拇指甲盖还小的东西 , 一点都不黑 。 周旸发现 , 这一块土有点异样 。 不管怎么样 , 先提取 , 继续清理 。 很快 , 同样有异样的土样 , 清理出了三块 , 都在头盖骨部分 。
她们继续往脚部清理 , 没有发现 , 但也发现了一层黑色 , 周旸推测应该是粮食 , 人们希望早逝的孩子在天上衣食无忧 。
三块土样 , 一碰就碎 , 周旸把它们带回了实验室 。 国丝的科研人员为它们做了成套“体检”:红外、氨基酸监测……可是 , 依然没有任何发现 。 它们又躺在了电子显微镜下 , 只有10微米左右 , 纺织品有机质基本流失 , 只留下碳化的痕迹 , 看上去就像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