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林九五后大学生种瓜“黑土地里摸金子”

亩产七八千斤 , 销售额每亩近两万元……5月是西瓜和甜瓜上市的时节 , 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 , 两位95后“种瓜青年”忙得脚不点地 , 他们每天早上四五点天色蒙蒙亮时就一头扎进瓜棚 , 晚上七八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 , 辛苦之余也收获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
几个月前 , 这两个外地小伙子来到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曲阳村 , 一口气承包了25亩大棚种植甜瓜与西瓜 。 让村民们意外的是 , 这两个95后都是大学生 , 一个叫余福存 , 安徽宣城人 , 一个叫张志林 , 来自云南丽江 。 “两个外乡的年轻人怎么跑到咱们这地方来搞承包了 , 难不成这地里能寻摸出金子?”
其实 , 两名大学生都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 , 自去年10月开始 , 他们就利用顶岗实习的时间 , 开启了创业之路 。
“毕业后大多数人会选择去企业、单位工作 。 ”余福存说 , “我俩比较特殊 , 希望靠一技之长干点事业 。 ”由于在校期间学的是园艺种植专业 , 并且在校内进行过西瓜嫁接育苗等实践 , 掌握了一定种植经验 , 他们希望能在西瓜和甜瓜种植方面找到商机 。
位于丹徒区最南端的曲阳村 , 近年来确定了“农业+旅游”的整体产业发展思路 , 流转村民闲置土地进行果蔬种植 , 农业产业基础较好 。 同时 , 这个村庄距离他们的母校不远 , 便于获得更多学校的技术“加持” 。 充分考虑后 , 二人决定让创业蓝图在此落地 。
承包土地只是创业第一步 , 初出茅庐的两人很快遭遇挑战:基础设施如何搭建?水源、肥料如何解决?销售环境如何改善……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 。 余福存说 , 刚接手这块地时 , 只有最基础的大棚钢架 , 其他方面都需要另外投入 , 自行出资建设 。
幸运的是 , 他们得到了学校的资金扶持 。 先后投入了10多万元 , 他们完善了种植大棚的基础设施 , 解决了水源与肥料的问题 。
对于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 他们也得到了学校专家和老师的无偿帮助 。 有时 , 专家和老师会抽空到村里来实地指导 , 有时就尽可能详细地线上解答 。 两个年轻人在学校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摸石头过河” , 甜瓜和西瓜迎来了丰收季 。
相比之下 , 更让人费脑筋的是销路 。 一开始 , 他们计划将产品批发给各大高校的水果店 , 但由于受疫情影响 , 高校学生没有返校 , 校内水果店也未能开门营业 。
4月中旬 , 眼看着甜瓜和西瓜就要熟了 , 两人决定果断出击去开辟新市场 。 他们一方面主动联系市场上的水果商 , 另一方面 , 也选择走零售路线 , 直接与市场对接 。 此外 , 两人接受了专家走访时给出的建议 , 采取了线上与线下销售结合的模式 , 积极发挥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功能 , 拓宽销售渠道 。
为了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 他们培育了多个品种的甜瓜 , 如镇甜2号、海蜜8号、玉姑、脆美、如意等 。 其中 , 镇甜2号在当地颇受欢迎 , 每斤零售价格在5-7元之间 。 张志林介绍:“不管是哪个品种 , 我们都力求做精品 , 这也是我们今后的路线 。 ”
目前 , 他们种植的各种甜瓜平均每亩可出产七八千斤 , 按照当前的销售趋势预估 , 今年每亩产值预计近两万元 。
基础设施搭建好了 , 销路也被打通 , 但忙碌并未因此终止 。 “种瓜是需要一以贯之的事情 , 从育苗到收获 , 我们要做好天天扎在瓜棚里的心理准备 。 ”余福存说 。 目前他们仍需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 但相较于此前异常繁忙的授粉期 , 他们“庆幸”最近轻松许多 。 甜瓜的授粉期短 , 错过时机就会影响甜瓜产量 , 两人必须起早摸黑、马不停蹄 。 虽然在学校就有过实践经历 , 但是连续多日天刚亮就下地 , 夜深时才返回 , 这种劳动强度以前在学校时是不可想象的 。 “有时就想瘫在床上尽情地睡一会儿 , 但一想到此前的投入和花费的精力 , 我们就丝毫不敢懈怠 。 ”余福存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