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无法中立的台积电,只能与华为渐行渐远


文 | 王毓婵
编辑 | 苏建勋
台积电 , 这家台湾芯片代工厂 , 近期在国内突然火了起来 。
由于和华为一同处于国际关系的漩涡中 , 过去2个月 , 台积电经历了“承诺不去美国建厂”、“宣布要去美国建厂”、“接下华为紧急订单”、“被传断供华为”、“否认断供华为”、“表示不想失去华为”、“承诺将遵守美国对华为出口禁令”的多极反转 。 剧情诡谲直逼悬疑大片 。
截至目前 , #台积电回应停止华为订单#的话题已经在新浪微博上获得了8051万次阅读 , #台积电挪部分订单给华为#的话题获得了1亿次阅读 , 1.4万讨论 。
如此高的关注度对于一家To B企业来说并不多见 。 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企业 , 台积电在与媒体沟通时一直保持着传统的邮件往来 , 在简体中文网络上甚至没有微博和微信公众号 。
对台积电的关心围绕它与华为、与美国的关系展开 。 如今的情势对于一直强调要做“大家的代工厂”的台积电来说 , 实在是骑虎难下 。
或者 , 用常驻台湾的技术分析师本·汤普森的话来说 , 就是“台积电想呆在中间 , 想当瑞士 。 但这种做法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时候了 。 ”
36氪|无法中立的台积电,只能与华为渐行渐远
本文插图
【36氪|无法中立的台积电,只能与华为渐行渐远】

不能再当瑞士的台积电
“成为大家的代工厂” , 如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所说 , 是台积电策略核心 。 这句话也是公司被问及敏感议题时的万能回应 。 但如今 , 它似乎成为了被用来反讽台积电的刺 。
关于赴美建厂的原因 , 台积电公关部主管高孟华(Nina Kao)的说法是:“这对台积电来说真的是一个商业决策 , 与政治无关 。 我们选择亚利桑那州是因为当地与半导体产业有关联性 , 他们确实提供了比较多的投资选项 , 供应链已经就绪 , 这让我们有更多投资机会 。 ”
这恐怕并不是真话 。
2019年11月 , 台积电董事长、联席CEO刘德音回应美国建厂的传闻说 , “由于成本限制 , 把台积电工厂转移到美国不可行 。 ”他提出在美国建厂取决于三个条件:符合经济效应、成本有优势、人员及供应链要完备 , 且“5nm、3nm等先进工艺都会留在台湾本地 。 ”
即便是半年后情况有所不同 , 也不可能在“3天内”解决美国建厂的成本和供应链问题 。
今年5月12日 , 台积电还表示“没有赴美建厂计划” 。 但仅仅3天后 , 台积电就宣布 , 将斥资120亿美元 ,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立一座芯片工厂 , 采用5纳米技术生产 , 月产能2万片 , 直接提供超过1600个高科技技术岗位 。
5月15日 , 在关于华为的白宫新闻背景简报会上 , 资深官员提到了台积电将来美国设厂的消息 。 华为与台积电这两家华人企业 , 在同一天分别收到了美国政府的欢迎和禁令 。
美台商业协会会长韩儒伯毫不避讳地承认了日期巧合的意义:“是的 , 两者是相关联的 。 同一天发布声明或许是巧合 , 但背后推动的力量却无庸置疑是相关联的 。 ”
台积电赴美建厂显然是软硬兼施的结果 。 所谓硬 , 是因为台积电的主要客户和技术支持均来自美国 , 从客户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来看 , 美国为60% , 中国为20% 。 所谓软 , 是因为台积电似乎可以通过赴美建厂 , 赢得向华为卖芯片的机会 。
到目前为止 , 仍然没有人知道台积电向美国政府争取来了什么条件 。 相比当年 , 同为台企的富士康去美国建厂 , 威斯康星州是提前出台了一份《富士康法案》 , 拿出了真金白银的奖金、税收优惠 , 还开了环保政策后门 , 才换来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建厂承诺的 。
《EE Times》引用美国券商Wedbush Securities资深副总裁Matt Bryson 的话表示 , 如果此举(建厂)有助于台积电与美方协商有利条件 , 诸如“收回限制美国半导体设备业者出口以制衡华为的策略” , 不仅对台积电有利 , 也可惠及美国当地的半导体设备业者 , 因为后者并不希望被排除在中国(华为)半导体供应链之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