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日报|海底两万里 | 科幻经典解读( 二 )


不夸张地说 , 这部作品在读者心中点亮了一盏新灯 , 一盏足以与旧灯分庭抗礼的新灯——千百年来 , 那盏旧灯名叫“宗教”!
2、被赋予人性的机器 , 悲天悯人的船长和他的船
《海底两万里》成书的19世纪中叶 , 世界反奴役、反殖民运动风起云涌 。 主角尼莫船长被怜悯底层人民的凡尔纳赋予了强烈的反对不公、怜悯被压迫者的英雄主义色彩 。 而在神话和传统传奇故事里 , 个体英雄往往靠神赋予的力量才能拯救苍生:大力神海格力斯依靠宙斯血脉带来的神力才能解救普罗米修斯 , 拿到金羊毛;齐天大圣孙悟空得了菩提老祖真传的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才有能力降妖除魔、西天取经 。 尼莫船长打破了这种神赐幸福的文学想象传统 。 他靠人类的理性和科技创造了人类的“神兵”、强大的鹦鹉螺号去反抗和逃离旧世界的不公 。 《海底两万里》成功地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迸发的科学理性主义和18、19世纪启蒙运动中孕育的人文主义情怀相结合 , 令这部以科学技术为骨肉的小说获得了人文主义的灵魂 。 而对于中国读者 , 这种意义更加明确、具体 。 19世界中叶 , 刚刚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晚晴知识分子正苦思救亡图强之策 , 在阅读时它时 , 将其赋予了利用赛先生反帝反殖民的精神内涵 。
3、安稳中的躁动 , 人类在躲避危险和探索未知之间无休止地徘徊 。
人类作为一种动物有趋利避害的本性 , 而作为万物之灵长 , 人类又富有探索未知的强烈好奇心 。 未知往往意味着危险 , 千年以降 , 人类一直在动物性和人性的矛盾碰撞中徘徊 。 如今 , 鹦鹉螺号上的黑科技早已过时 , 但《海底两万里》的魅力经久不衰 , 原因是作品在生命趋利避害和人性好奇未知中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 鹦鹉螺号的已知、强大、安全、可控与大海未知、危险、捉摸不定之间形成一种矛盾的平衡 。 《海底两万里》在诠释了这种矛盾的同时又解决了这种矛盾 。 鹦鹉螺号能够带着读者在一种安全的、被人类力量严密掌控的小环境加持下去充满危机的、未被人力掌控的大环境中探索 。 这令代入故事中的读者在潜意识里意识到自己的肉身是安全的、稳定的 , 但旧有的认知、眼界 , 甚至是灵魂却是不安全的——它们随时被诡谲神秘的大海奇遇打破、升级 。 在一次次历险中 , 人物带着读者依靠小环境与大环境搏斗 。 当人类获得的胜利 , 即是人类对大环境完成了认知升级 。 《星际迷航》《时间机器》《多啦A梦》……后世许多成功的影视、文学作品 , 莫不是得《海底两万里》精髓 。
金句赏析
各种各样的贝壳、软体类动物散步在柔软的沙滩上 , 将海底装扮成花园一般 。 我们的头顶的上方是各种各样的水母飘荡着 , 恰似仙女撒下的朵朵鲜花 。
灯光照在这些色彩艳丽的珊瑚树枝上 , 造成各种各样的的迷人景象 。 我似乎看到这些膜性圆柱形管足在海水的涌动下摇曳 。 一些身似轻燕、游得像鸟儿飞一样的鱼 , 在珊瑚之间游来游去 。 珊瑚丛越来越密 , 树枝状结晶物也越来越大 。 在我们面前 , 是真正石化的矮林 , 千姿百态 , 犹如造型奇特的建筑 。 我们那些蛇形管灯的灯光照在天然拱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 , 会产生梦幻般的效果 。
船是很长的圆筒形 , 两端作圆锥状 。 很明显 , 它很像一支雪茄烟 。 这种形式 , 在伦敦有些船的构造早已采用过了 。 这个圆筒的长度 , 从头到尾 , 正好是七十米 , 它的横桁 , 最宽的地方是八米 。 所以这船的构造跟普通的远航大汽船不是”完全一样的 , 它的宽是长的十分之一 , 它从头至尾是够长的 , 两腰包底又相当圆 , 因此船行驶时积水容易排走 , 丝毫不会阻碍它的航行 。
这客厅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房间 , 长十米 , 宽六米 , 高五米 , 天花板饰有淡淡的图案花纹 , 装在天花板上的灯球射出明亮柔和的光线 , 照耀着陈列在这博物馆中的奇珍异宝 。 因为这客厅实际上是一所博物馆 , 一只智慧的妙手把自然界和艺术上的一切珍奇都聚在这里 , 使它带着一个画家工作室所特有的那种富有艺术性的凌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