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读书|梁实秋 | 代沟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梁实秋 | 代沟
金陵读书|梁实秋 | 代沟
本文插图

代沟是翻译过来的一个比较新的名词 , 但这个东西是我们古已有之的 。 自从人有老少之分 , 老一代与少一代之间就有一道沟 , 可能是难以飞渡的深沟天堑 , 也可能是一步迈过的小渎阴沟 , 总之是其间有个界限 。 沟这边的人看沟那边的人不顺眼 , 沟那边的人看沟这边的人不像话 , 也许吹胡子瞪眼 , 也许拍桌子卷袖子 , 也许口出恶声 , 也许真个的闹出命案 , 看双方的气质和修养而定 。
《尚书·无逸》:“相小人 , 厥父母勤劳稼穑 , 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 , 乃逸乃谚既诞 。 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 ”这几句话很生动 , 大概是我们最古的代沟之说的一个例证 。 大意是说:请看一般小民 , 作父母的辛苦耕稼 , 年轻一代不知生活艰难 , 只知享受放荡 , 再不就是张口顶撞父母说:“你们这些落伍的人 , 根本不懂事!”活画出一条沟的两边的人对峙的心理 。 小孩子嘛 , 总是贪玩 。 好逸恶劳 , 人之天性 。 只有饱尝艰苦的人 , 才知道以无逸为戒 。 作父母的人当初也是少不更事的孩子 , 代代相仍 , 历史重演 。 一代留下一沟 , 像树身上的年轮一般 。
虽说一代一沟 , 腌臜的情形难免 , 然大体上相安无事 。 这就是因为有所谓传统者 , 把人的某一些观念胶着在一套固定的范畴里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大家都守规矩 , 尤其是年轻的一代 。 “鞋大鞋小 , 别走了样子!”小的一代自然不免要憋一肚皮委屈 , 但是 , 别忙 ,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 多年的道路走成河” , 转眼间黄口小儿变成了鲐背耈老 , 又轮到自己唉声叹气 , 抱怨一肚皮不合时宜了 。
【金陵读书|梁实秋 | 代沟】我记得我小的时候 , 早起要跟着姊姊哥哥排队到上房给祖父母请安 , 像早朝一样的肃穆而紧张 , 在大柜前面两张二人凳上并排坐下 , 腿短不能触地 , 往往甩腿 , 这是犯大忌的 , 虽然我始终不知是犯了什么忌 。 祖父母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 手指着我们的前后摆动的小腿说:“怎么 , 一点样子都没有!”吓得我们的小腿立刻停摆 , 我的母亲觉得很没有面子 , 回到房里着实的数落了我们一番 。 祖孙之间隔着两条沟 , 心理上的隔阂如何得免?当时我心里纳闷 , 我甩腿 , 干卿底事 。 我十岁的时候 , 进了陶氏学堂 , 领到一身体操时穿的白帆布制服 , 有亮晶的铜钮扣 , 裤边还镶贴两条红带 , 现在回想起来有点滑稽 , 好像是卖仁丹游街宣传的乐队 , 那时却扬扬自得 , 满心欢喜的回家 , 没想到赢得的是一头雾水 , “好呀!我还没死 , 就先穿起孝衣来了!”我触了白色的禁忌 。 出殡的时候 , 灵前是有两排穿白衣的“孝男儿” , 口里模仿嚎丧的哇哇叫 。 此后每逢体操课后回家 , 先在门洞脱衣 , 换上长褂 , 卷起裤筒 。 稍后 , 我进了清华 , 看见有人穿白帆布橡皮底的网球鞋 , 心羡不已 , 于是也从天津邮购了一双 , 但是始终没敢穿了回家 。 只求平安少生事 , 莫在代沟之内起风波 。
大家庭制度下 , 公婆儿媳之间的代沟是最鲜明也最凄惨的 。 儿子自外归来 , 不能一头扎进闺房 , 那样做不但公婆瞪眼 , 所有的人都要竖起眉毛 。 他一定要先到上房请安 , 说说笑笑好一大阵 , 然后公婆(多半是婆)开恩发话:“你回屋里歇歇去吧” , 儿子奉旨回到阃闱 。 媳妇不能随后跟进 , 还要在公婆面前周旋一下 , 然后公婆再度开恩 , “你也去吧” , 媳妇才能走 , 慢慢的走 。 如果媳妇正在院里浣洗衣服 , 儿子过去帮一下忙 , 到后院井里用柳罐汲取一两桶水 , 送过去备用 , 结果也会召致一顿长辈的唾骂:“你走开 , 这不是你做的事 。 ”我记得半个多世纪以前 , 有一对大家庭中的小夫妻 , 十分的恩爱 , 夫暴病死 , 妻觉得在那样家庭中了无生趣 , 竟服毒以殉 。 殡殓后 , 追悼之日政府颁赠匾额曰:“彤管扬芬” , 女家致送的白布横披曰:“看我门楣!”我们可以听得见代沟的冤魂哭泣 , 虽然代沟另一边的人还在逞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