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满族为主体的盛京文化( 二 )
范文程的《进取中原论》 , 促使清廷作出了放弃抢掠的决定 , 一篇文章真有雷霆万钧之力:改变了传统 , 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
双向交流文结硕果的顺康时期
清军入关后 , 随即迁都北京 , 出现了双向文化交流 。一方面是当时几乎所有军民全部离开故土入关 , 盛京人才流向全国 , 这也将在盛京地区形成的积极向学、生气勃勃的文化传统带进了关内 , 进而对全国作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是清军入关后 , 盛京所留之驻军连同眷属及原有住户人数稀少 , 以故一片空旷 。稍后人员增多 , 方有新的发展 。在此更新中 , 内地人士特别是流人文士起了关键带动作用 。此时盛京文化的特点便是对内地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
【|以满族为主体的盛京文化】顺康年间 , 盛京地区的当权者 , 疏于思想管理 , 在意识形态的控制上相对薄弱 。在特殊背景下 , 统治者重视知识 , 尊重人才 , 蔚成风气 , 因而竟使流放文人 , 在困厄中有所作为 。这时流人文士(尽管仅是流人中的一小部分人)在传播文化、发展地方教育、编纂方志 , 乃至充当军政顾问等诸方面都有所贡献 。其中僧函可、陈梦雷最为突出 。
广东博罗人僧函可于顺治五年被流放到沈阳 , 虽遭困厄 , 他却创作了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高超艺术水准的诗作 ,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福建侯官人陈梦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 , 被诬获罪流放盛京 。然于极度困窘中 , 他却受到奉天府尹的关照、敬重 , 延至府中 , 聘其主修《盛京通志》 。一时之间 , 盛京地区文风甚盛 。
融会交流乡土气浓的雍乾嘉道时期
雍乾嘉道时期大量的流民、流人 , 乃至寓居人士不断涌入盛京地区 , 与原住民、土著融合 , 百多年间 , 社会承平 , 然文化发展却平淡无奇 。这是受全国的总体形势的制约所致 。此时 , 清朝专制统治加强 , 厉行文禁 , 故思想文化界缺乏生气 , 缺乏激情 , 盛京亦然 。但此期文化发展仍有迥别于往日之特点 , 即本土文人崭露头角与民俗文化蓬勃发展 。
戴亨、缪公恩及金朝觐成为这一时期盛京大地哺育成长的三位著名诗人 。他们的作品 , 虽无巨制鸿篇 , 扣击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 , 但都立足本地 , 歌咏乡土 , 歌咏生活 , 质朴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场景 。
此期 , 民俗文学中 , 不仅民间传说有了长足发展 , 说唱文学二人转 , 鼓曲艺术的太平鼓、东北大鼓、子弟书等 , 呈现繁荣景象 。其中 , 子弟书又称清音子弟书、八旗子弟书 , 乃是在盛京及北京同时传唱的曲艺 , 最富特色 。
追步时代递现新局的咸同光宣时期
鸦片战争后 , 内忧外患的现实激发了人们对国事的关心 。盛京文化中弥漫着忧患意识 , 遂有爱国诗人群体及大量关注边疆的著作出现 。魏燮均、房毓琛、宋小濂乃爱国诗人中的佼佼者 , 他们在营口开港、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及边疆危迫的严峻现实激励下 , 写出民族奋起的诗作 , 堪称一代诗家、诗史 , 展示了盛京文化刚毅的精神 。
晚清之际 , 当改良图存引进之风盛吹之时 , 盛京没有落伍 。它欢迎先进思想先进科学、欢迎有一技之长的外国人进入 , 盛京文化出现新风 。新式学校、医院、戒烟公所、慈善机构、报刊、公共图书馆、新式文艺不断涌现 , 乃至留学风之盛行 。盛京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
当时地方当权统治者不守旧固执 , 努力跟进时代 , 对跃动时代的诸多事务 , 予以宽容 。其中历任盛京将军(兼奉天总督兼管奉天府尹) , 功不可没 。
盛京文化发展的历程 , 给人们的启示是深刻的:盛京文化由各种文化融会交织而发展起来 。其积极学习、开放、吸纳、务实及不断创新的精神 , 造就了辉煌的过去 , 更昭示着未来;包容的社会乃是健康发展的社会 , 而有宽松的环境 , 方能激活创造力 , 促进文明的进步与繁荣 , 呈现生机与活力 。反之 , 则一切停滞与寂然 。
推荐阅读
- 沈阳|沈阳四大博物馆馆长联袂向全网推介盛京礼物
- |「项目」平和一幼儿园主体封顶
-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目录 | 《满族文学》2020年第4期
- 孙云晓家庭教育|孙云晓生活感悟|教师指导家庭教育,要尊重家庭,充分发挥父母的主体责任
- |艺术构思是在艺术家观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形成了主体和客体统一
-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官宣!沈阳文博将面向全网举行发布会!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携沈阳四大博物馆馆长联袂推介盛京礼物!
- 盛京礼物|神兽来了!沈阳首款文创巧克力助力“盛京礼物”城市大IP
- 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参与盛京医院科研项目 || 阿比多尔改善慢阻肺急性加重临床试验患者招募会(孝义站)在我院召开
- 沈阳城|大清最早的都城盛京,当年什么样?
- 滨海满族|各条战线上的满族精英(二十四)河北人关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