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太|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老年人听从微信群中所谓“好友”忽悠 , 推荐购买可以有高额回报的理财产品 , 结果上当受骗......近日 , 公安红桥分局民警将诈骗老人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李老太太|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本文插图

今年3月份 , 公安红桥分局西沽派出所接到一位李老太太的报警 , 说她听信网友的话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 , 结果上当受骗了 。 原来 , 李老太太在一年前微信中某个购买保健品的群里结识了一名好友 。 最近 , 有个微信加他好友 , 自称自己就是之前那名好友 , 因为微信号突然故障 , 换了个新号 。
李老太太|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本文插图

信以为真的李老太太加了对方好友 。 这名“好友”又联系老太太称有能赚钱的投资渠道 , 投点钱就能得到高额回报 , 四天就能翻一番 。 觉得是朋友好心推荐 , 老太太也没多想就决定投资两万元 。 李老太太的微信里没有那么多钱 , 结果就根据那位所谓好友发过的账号 , 通过银行转过去了19999.99元 。 钱转过去之后 , 那位所谓的好友就失去了踪迹 , 李老太太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 于是到派出所报案 。
李老太太|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本文插图

西沽派出所会同打击犯罪侦查支队三大队一起 , 对这起案件进行了梳理 , 发现这正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好友”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 。 办案民警发现其中一名嫌疑人刘某在四川省凉山地区的落脚点 , 在当地公安部门的配合下 , 进一步掌握了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吴某某情况 。 近日 , 办案民警双线缉捕 , 分别在四川省眉山市、峨眉山市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
经讯问 , 其二人对冒充“好友”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罪行供认不讳 , 现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结合这个案件 , 公安机关也再一次提醒大家 , 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 , 往往这些馅饼背后都是一个个的坑 。
诈骗那么多怎么防?
请牢记十二条!
1
接到“涉案” 电话别慌张
若有人涉及案件, 需要协助公安机关的调查 , 公检法相关人员会到事主的家、单位等地与其当面沟通 , 不会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要求事主提供银行卡信息 。
2
亲友借钱通过多渠道验证
遇到有人冒充亲友借钱 , 一定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验证 , 比如竞猜打电话、微信甚至面谈等多道程序后再汇款 。 若借钱亲友暂时联系不上 , 要先冷静 , 不要贸然汇款 , 通过给其身边的人打电话核实 , 或者过几天再与其联系 , 得到本人确认前不汇款 。
3
办带有芯片的银行卡
与磁条式银行卡相比 , 芯片卡的加密技术更加成熟 。 若不慎遇到不法分子假冒收银员 , 使用假的刷卡POS机刷银行卡时 , 芯片卡可有效防止个人信息和存款被盗用 。
4
银行卡设置复杂的密码
避免用生日、证件号码、电话号码等易被猜中或简单、有序的数字作为密码 。
5
留心刷卡交易
在ATM机上交易时 , 要留心卡槽口有没有被改装过 。 在特约商户进行刷卡消费时 , 不要让卡片离开自己的视线 。 交易完成后 , 确认商户归还的卡是否为本人卡片 。
6
开通短信通知
这一招就是方便了解结算信息 , 即便被盗刷也能很快了解 。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 通过上门人员、银行员工等办卡 , 务必核实对方的身份 。
7
给财产做“物理隔绝”
多在几家银行开卡 , 将存款分散存在多家银行中 , 即使遇到电信网络诈骗 , 可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
8
保持清醒的头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