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贫人生的N种打开方式——宁夏脱贫攻坚一线群像扫描( 三 )


“我有一个小目标”
宁夏农村有2221名村支书,如丁建华一般,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各种小目标在日复一日地努力着
杨轲为来自同心县的移民脱贫“操碎了心”,事业小成的包工头丁建华也为了一拨同心县的移民能过上好日子,一头扎进牛棚 。
丁建华是丁家二沟村的名人 。村里人大都穷得叮当响的时候,他就靠着在外承包工程,成了村里的“首富” 。2008年,村里人不约而同地把他选为村支书 。“没想干,但不知不觉就干上了 。”说起当初答应当村支书的动机,丁建华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有种强烈的感觉一直萦绕他心头,就是村民们太穷了,日子太苦了,他应该做些什么改变这一切 。
然而想改变一个村的命运,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太难!
丁家二沟村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腹地,站在山头俯瞰,赤焦的黄土地千沟万壑,犹如火星表面一样毫无生机 。2012年,这个苦难的村庄迎来转机,宁夏实施“十二五”生态移民工程,把丁家二沟村整村搬到了能吃上黄河水的地方——旱天岭 。这个听起来比丁家二沟村还要绝望的地名,因为引来了黄河水而至此不同 。
水通了,路平了,房子新了,铆足了劲儿的丁建华决定带着村民动起来 。可村民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村民们从没出过大山,对生活生产习惯方面的改变都保持一种怀疑和抵抗的态度 。“我先干起来,干成功了,给村民打个样,他们自然就会跟着干 。”无奈的丁建华用他干工程时攒下的家产,养鸡养羊养兔子,折腾起来 。经过多次试错,他给村民们试出了肉牛养殖这条增收路 。
村民看到丁建华养牛赚了钱,终于动了心 。而为了让村民真正赚到钱,丁建华就像闯关者一样,一路“打怪” 。养牛投入大,村民买牛犊没本钱怎么办?丁建华用自家财产给村民担保贷款,全村6000万元的贷款,他一个人担保下来 。牛一头头地进了村民家的牛棚,怎么才能养得好?丁建华自学兽医知识,给牛看病、打针、接生,都不在话下 。
坐进丁建华的皮卡车,一股“牛味儿”扑面而来,驾驶室的脚垫上积了厚厚一层牛粪 。这个“牛气冲天”的村支书放下自己的“金饭碗”,为村民找到了一个脱贫致富的“铁饭碗” 。如今,丁建华赚下的百万家产已被他“私款公用”,全部散进村子的各项事业中;而村民的“铁饭碗”越端越牢,旱天岭全村肉牛存栏从6头增长到3000多头 。
“村子脱贫了,我还有个小目标,要让全村家家开上小汽车,住上新房子 。”丁建华说 。
在宁夏,培养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的“两个带头人”工程正在实施,并力争让党组织带头人成为致富带头人,让致富带头人成为党组织带头人 。
“只要大伙能脱贫,我苦点没什么”
有的拖家带口,有的一再延期,宁夏全区1488名驻村第一书记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中,带着贫困群众“追着幸福跑”
村支书丁建华让旱天岭村发展得“名不副实”,烂泥滩村第一书记秦振邦更是带着村民奋斗让烂泥滩村“名不副实”地改了名 。
“一个快退休的人,能办啥事?”“我看也就是走走过场、走走形式 。”2017年3月,57岁的秦振邦一路颠簸,到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烂泥滩村就任驻村第一书记 。本想召开村民大会做个脱贫动员,没承想,话还没讲几句,村民们便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
“脱贫致富问题解决了,你是好样的;解决不了,你就是个溜嘴(吹牛)货,卷起铺盖卷走人 。”一名村民站起来说 。
西海固大山沟里的烂泥滩村以前村如其名,民房烂、道路烂,一遇雨雪天气,村里的土路就成了泥滩,大人出不了村,小孩上不了学,老人生病也难送医院 。秦振邦刚就任时,连办公室里的桌子都是“瘸腿”的,用砖头垫着桌脚 。
就在这样一个村子里,秦振邦开始了他的帮扶工作 。要脱贫,先得提振村民信心 。秦振邦挨家挨户走访,可是一谈发展,村民们便唉声叹气,尤其是一个叫苏孝平的村民,只顾坐在炕上,连眼皮都懒得抬 。同行的村干部看不过去,提醒说来的是驻村第一书记,苏孝平抬头瞧了一眼,表示“谁来都不顶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