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用耳朵去"阅读"!有声阅读悦心悦耳体验从何而来?( 二 )


新经典创新实验室音频出版主编刘恩凡说:“在《百年孤独》有声书的制作过程中 , 策划编辑提前准备了两万字的人物小传 , 帮助主播捋清书中7代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制作编辑在录制过程中 , 时不时和主播一起停下来分析情节、查阅资料 , 并对文本进行详细的制作标记 , 以便后期用音效和音乐为作品增色 。 作品上线后 , 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推介工作 ,帮助听众消除对名著的畏难情绪 。 ”
无独有偶 , 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230种有声书中 , 最受欢迎的也是一部经典作品——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 , 这本书在各平台的累计收听量超300万 。 《傲慢与偏见》《月亮与六便士》《乱世佳人》《老人与海》等经典也广受欢迎 。
朱凌云介绍说:“由于译介早 , 不少外国文学经典已经融入几代国人的阅读史 , 今天的读者更能以听书的全新形式走近经典 。 我们也积极推动当代外国文学的有声化 , 比如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作品和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 。 ”
目前各大有声书阅读平台上 , 文学经典已然成为热门 。 在喜马拉雅上 ,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累计收听量达1.33亿 , 《人生》达830万 , 《围城》《张爱玲全集有声剧》等都是收听热门 。
“经典成为数字开发的香饽饽 , 是意料之中的事 。 我们能做的是 , 让它们实现无损耗的产品形态转化 , 挖掘内容价值、放大传播价值 , 毫无障碍地抵达受众 。 ”刘恩凡说 。
助力全民阅读市场前景可期
有声书的特点 , 是人们可以在不打扰手头工作 , 或不便用眼、用手的生活场景下 , 满足阅读需要 。 不论是开车、吃饭 , 还是带娃、排队 , 抑或眼睛疲劳时 , 只要携带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 就可以随时随地听书 。 由于具备全场景优势 , 有声阅读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的独特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
喜马拉雅在全国设立了超过5000处有声图书馆 , 人们可以在广场、公园、地铁等20多个场景中随时随地免费听书 。 懒人听书发起“书舟计划” , 通过图书捐赠、建立书舟阅听馆、成立品牌公益联盟等形式 , 致力于为山区学子、乡村教师、边防战士、视障人群提供优质阅读服务 。
“我们专门为特定人群打造了有声图书馆 , 如深圳的老年人听书空间、大连的残疾人有声图书馆、哈尔滨的盲人有声图书馆等 。 对于视障群体来说 , 有声书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的新世界 , 弥补了他们无法用双眼获取新知的遗憾 。 ”喜马拉雅副总裁孙鹏说 。
2019年底 , 《泰晤士报》曾报道:全球有声书市场2020年将增长25% , 达到近40亿英镑(约合363亿元人民币) , 销量有望超过电子书 , 有声阅读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
“可以把有声书理解为出版的第三赛道 。 第一赛道是纸质书 , 第二赛道是电子书 。 它们适合不同阅读场景 , 是优质内容在不同渠道的变现路径 。 有声阅读将会成为阅读市场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 。 ”刘恩凡说 。
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正朝着融合出版的方向发力 。
朱凌云说:“从一本纸书的选题策划开始 , 我们就会全盘考量 , 把电子书、有声书的版权洽谈纳入选题范围 。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认为 , 听书等数字业务 , 以增加纸本书价值为主 , “把有声书作为纸本书的形式补充 , 可以增加附加价值 , 促进纸本书销售 。 ”
通过探索文本和声音的融合表达 , 有声书实现了对书籍价值的再挖掘 , 这种阅读新方式日益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欢迎 , 成为传播文化的新力量 。 (本报采访人员 张鹏禹)
——有声阅读行业微观察
【海外网|用耳朵去"阅读"!有声阅读悦心悦耳体验从何而来?】《 ****海外版 》( 2020年06月12日第 07 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