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不生孩子是“失败”?生育不是义务而是权利( 四 )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 , 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 。 《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 , 其中既有文学性的 , 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 , 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 。 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 , 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 , 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 。 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现在流传的短视频 , 妻子当街暴打小三的类别颇受欢迎 , 其仇恨和猛烈程度 , 超乎想象 。 甚至 , 母亲和女儿之间也发展出彼此厌恶、嫉妒、蔑视、怨恨的情绪 。 厌女症的文化是离间女人的 , 女人之间难以形成联盟;究其原因 , 男人确实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同时 , 在心理和想象的层面 , 女人也被教育去依赖男人 。 在童话故事里 , 白雪公主、睡美人等着王子来拯救 , 小红帽等着猎人来对付大灰狼 。 当今的后宫剧、霸道总裁剧大肆流行 , 也是满足女性对强大男人的保护的幻想 。生活在厌女症盛行的社会 , 我们可以怎么办?作为女人 , 首先就是清除自己身上的厌女症症状 , 接纳女人 , 理解女人的困境 , 并尽力帮助女人 。 当自己遇到困难时 , 寻求女性的帮助也许更靠谱 。 女人会提供更实际的情感支持 , 更实用的经验指引 。 在文化的层面 , 女性主义作家改写的童话 , 是女人自救 , 女人互助 , 如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血腥的闺阁》 , 是母亲策马前来拯救女儿 。 这些想象赋予女性自信与力量 , 也让女人可以憧憬 , 与女人结盟 , 自我认同 , 以应对男人的排斥、歧视、瓦解和伤害 。
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 1940—1992) , 英国著名女作家 , 作品风格独树一帜 , 混合魔幻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哥特式及黑暗系童话 , 想象奇异诡谲 , 语言瑰丽璀璨 , 充满戏仿的狂欢 。 她曾于1969年获毛姆奖 , 1983年担任布克奖评委 , 被《时代》周刊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爱》《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新夏娃的激情》《马戏团之夜》《明智的孩子》等 , 短篇小说集《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 , 短篇小说合集《焚舟纪》等 。其次 , 甄别厌女症男人 , 远离渣男 。 厌女症的男人只求主流的认可 , 男人圈子的认可 , 随时可以为了显得更强大而牺牲女人 。 破除自己的圣母情结 , 因为这些男人并不是我们可以教育、感化的 , 更不会因为你的善意而获得他们的真情 。 我们没有义务去教育那些有暴力、犯罪倾向的男人 , 他们需要法律去规范、惩罚 。 而面对日益严重的无差别杀人 , 似乎无法逃避 , 这时 , 我们可以做的是 , 呼吁性别文化的变革 。 无差别杀人的凶手 , 也是厌女文化的受害者 。 厌女文化把不成功占有社会资源、不能支配女人的男人看作失败者 , 不是男人的人 。因而 , 我们都要致力于在社会文化层面批评厌女症现象 。 参与对新闻事件的讨论 , 发出女性的声音 。 意识觉醒的女性 , 不再认为厌女文化可以忍受 , 更不认为那是个体素养的问题 。 厌女文化渗透在人们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 。 生活在厌女的社会里 , 每个人都难免有厌女的思想 。 改变的可能 , 在于我们多大程度上愿意面对自身的厌女思想 , 并与之斗争 。
文章转自:活字文化🌊责编 | 阳子主编 | 魏冰心图片 | 网络凤 凰 网 文 化 时 代 文 化 观 察 者
推荐阅读
- 溺水身亡|祖孙3人落水,爷爷自救逃出孩子却溺水身亡,家人痛哭流涕
- 青年|冷静是孩子非常重要的能力——13岁少年危急关头教科书式救大人
- 犯罪|孩子误食硬币,菏泽街头上演生命通道
- 别掐灭农村孩子的希望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让孩子不要甘心做“砖”是教育的第一要务
- 那个四岁让梨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 青年|孩子幼儿园过生日,宝妈送蛋糕却被原封退回?老师:只收双层的
- 青年|人贩选娃有“套路”,这3种孩子易被盯上,希望你家宝宝不在其中
- 中年|“臭姥姥,快点离开我家”,乖巧孩子突然这样,可宝妈却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