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传奇的“神灯”(图)

明清时期传奇的“神灯”(图)明清时期传奇的“神灯”(图)
神灯飘然于江面之上 , 闪闪熠熠 , 辉映人间犹如不夜之城 。 (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在明清古籍中记载着一种神秘的现象——神灯 。 在余姚玉皇山、四川峨嵋山、青城山、江西庐山等地均有出现 。 每当神灯出现时 , 涌现在山林之间 , 飘然于江面之上 , 闪闪熠熠 , 巍峨晃漾 , 辉映人间犹如不夜之城 。明末清初有一学者朱一是 , 听说姚江有神灯现象 , 认为是乡间百姓的荒诞之说 。 顺治三年(丙戌年 , 1646年) , 他亲自来到姚江 , 得知当地确有神灯 。 据乡民所说:“每年三四月间就可以看到 , 东郊岳庙最盛 。 ”东郊岳庙位于玉皇山 , 乡民传说玉皇大帝开天门迎接地上小神小仙上天庭 , 所以产生神灯 。于是 , 朱一是带着几位同辈前往 , 静静的等候时机 , 可是一连数次都没有遇到 。 庙里的僧人说:“每当天气骤热 , 将要下雨时 , 就能看到 。 ”朱一是就等着天气骤热 , 带着友人于傍晚时登上山顶玉皇殿 , 登高远眺 。 忽然 , 看见二灯冉冉从庙里飘出 , 就像悬浮在他的脚底 。 再回首环望四周 , 周围全都是闪闪烁烁的光辉 , 犹如晨星降落在原野 。 一会儿 , 神灯越聚越多 , 似乎有成百上千 , 上万亿 。 熠熠闪耀 , 飘然往来 , 非常壮观 。神灯有的是一灯独行;有的是二灯并行;有的是上百盏灯有序排列 , 徐徐而行 , 犹如帝王出行 , 仪仗队在前面开道 。 也有的像是二队轮值;有的像是作揖与人道别;有的高高擎起;有的缓缓下移;有的像是坐着小睡;有的穿林踏险而行;有的在渡江 , 开始渡江时宛如掀起衣服 , 一幅犹豫不决的样子 , 一旦登岸则迅速前行 。神灯的光辉 , 有的明亮 , 可以照耀庭院;有的晦暗 , 像是蒙着一层东西;有的灯熄灭后又自动复明;有的是几盏灯合为一体;也有的灯能够“分身” , 以一分为多个 。这些灯 , 或是迎风飞速前行 , 光焰反而炽烈;有的缓缓而行 , 光辉比较收敛;有的排列成一条线 , 宛如星桥灯市;有的灯待在幽静之地独自明亮着 , 远远望去犹如从寒窗透出 , 放出荧荧的光晕;有的灯犹如高高地悬挂在半山腰;有的灯宛如渔火静置江间丛苇中 。 神灯光辉一直持续到初更(19点至21点)钟鸣时才全部消散 。朱一是和友人看着眼前的壮观景象 , 实在不知该如何解释 。 他只能将看到的景象如实记载下来 , 希望后世渊博之人能解开这一奇异的现象 。除了余姚玉皇山的“姚江神灯”之外 , 四川峨嵋山、青城山、江西庐山天池峰 , 以及山西五台山等地也多有出现 。大清康熙辛亥年间 , 川湖总督蔡毓荣奉康熙之命入蜀祭祀山川 , 为大清祈福禳灾 , 佑国庇民 。 他于公务之际 , 登临峨眉 , 也亲眼目睹云海中涌现的璀璨神灯 。 有的如圆轮蓬勃 , 有的如太极晕、大圆镜等 , 巍峨晃漾 , 照耀天地 。 当时随行的官员 , 不顾官级品阶 , 都兴奋地振臂欢呼 。明清时期有不少人亲眼目睹神奇景观 , 于是不少文献中 , 也辑录着神灯诗赋 。 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作《姚江春社赋》记载了神灯景观 。 参与《四库全书》编修的清代学者邵晋涵也曾作诗《神灯》 , 云:“江上神灯夜有声 , 葱茏影里见空明 。 箫光未逐东风散 , 错认人间不夜城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