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测量得到的哈勃常数各异的本质因素分析
作者:彭晓韬
日期:2020.06.11
[文章摘要]:从哈勃于1929年发现天体的红移量与天体到地球的距离成正比的现象 , 并认为天体红移量是由天体退行导致的多普勒效应 , 进而将天体红移量直接转换成天体退行速度并推导出哈勃定律 , 其中的系数被称作哈勃常数 。 但时至今日 , 用不同方法测量得到的哈勃常数值并不完全一致 。 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预示着哈勃定律存在根本性的错误:天体红移量与距离成正比部分不是天体退行导致的多普勒效应 , 而是星际物质作用的结果 。 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分析与探讨 , 供有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
一、哈勃常数的由来及实测情况简述
1、哈勃定律和哈勃常数的由来
哈勃定律( Hubble's law ):Vf = Hc x D
参数说明:
【|不同方法测量得到的哈勃常数各异的本质因素分析】Vf:Velocity ( Far Away ) 远离速率 单位:km / s
Hc:Hubble's Constant 哈勃常数 单位:km / (s·Mpc)
D:Distance 相对地球的距离 单位:Mpc 百万秒差距
哈勃定律:速度和距离均是间接观测得到的量 。 速度——距离关系和速度——视星等关系 , 是建立在观测红移——视星等关系及一些理论假设前提上的 。 哈勃定律原来由对正常星系观测而得 , 现已应用到类星体或其他特殊星系上 。 哈勃定律通常被用来推算遥远星系的距离;
哈勃定律是物理宇宙论的陈述:来自遥远星系光线的红移与他们的距离成正比 。 这条定律是哈勃和米尔顿·修默生在接近十年的观测之后 , 于1929年首先公式化的 。 它被认为是在扩展空间范例上的第一个观察依据 , 和今天经常被援引作为支持大爆炸宇宙学的一个重要证据 。 这个常数的最佳数值是在2003年使用人造卫星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测得的 , 数值为71 ± 4 km/s/Mpc 。 在2006年的资料 , 图中对应的是77 km/s/Mpc 。 [摘自百度百科]
据相关资料记载:哈勃最初测量得到的哈勃常数为500 km/s/Mpc;利用哈勃望远镜观测造父变星和标准宇宙烛光法计算星系的距离 , 给合星系红移量计算的哈勃常数为74Km/s/Mpc;利用宇宙背景辐射观测数据与宇宙标准模型法得到的哈勃常数为67.8Km/s/Mpc;而用红巨星代替标准烛光造父变量计算得到的哈勃常数为69.8Km/s/Mpc 。
二、哈勃常数数值各异的可能原因分析
1、哈勃定律存在根本性原生错误
目前已经有的证据有: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不少星系相互碰撞的照片(如下面的照片所示)以及类星体存在的多组红移量不等的吸收谱线簇 。 这些证据表明:天体间的距离并非均随时间不断加大;星光在来地球的途中频率是在不断变化并降低的 。 这从根本上否定了星光红移量是由天体相对地球退行造成的 , 也就否定了哈勃定律 。
同时 , 从目前已有的光与介质间相互作用规律:入射光使介质中的原子与分子极化并产生次生光 , 所谓的反射、散射、折射和透射光只是介质产生的次生光的一部分而已 。 因此 , 地球人观测到的星光是被星际物质作用后的折射光 , 其运动方向、运动速度、振幅、相位与频率均会与原生的星光有所不同 , 且可能随星光在星际空间的运动距离而不断变化着 。 因此 , 星光随距离降低频率应该是由星际物质作用的结果 , 而非天体退行导致的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2、哈勃测量的哈勃常数存在的问题
推荐阅读
- 新华社新闻|美媒:科学家提出新方法,或能确定“第九行星”性质
- 公路施工标准化测量|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及质量检查
- 明星八卦|Angelababy,体重仅有90斤,身材完胜少女,减肥方法一次性分享
- 拍照摄影|夏天拍摄荷花,用这四种方法让你的照片与众不同
- 中年|科学家提出多自由度网络架构协同搜索新方法
- 中国统计网|数据分析入门学什么?从这3个实用的方法开始!
- 老年|八个字教你最简单的“逆龄”养生方法
- 在用|还在用这种方法哄孩子睡觉的, 要注意了! 会让孩子受害的!
- 青年|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有啥不同?看完才知道真相
- 手机使用技巧|4G信号满格网络却很慢?试试这个方法,简单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