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爸的玩具|父母智慧:为什么不要在他人面前教训你的小孩?

随着孩子们上学 , 小朋友的身影在公共场所渐渐频繁了 。
最近在一餐厅遇见一对母子 。 看样子 , 小朋友刚放学 , 被接到饭厅参加家庭聚会 。 趁饭菜未上 , 孩子拿出作业本写作业 。 一旁的妈妈看了一下 , 突然大叫:“你怎么这么懒?马上把’加法’改成’乘法’!”他们饭桌上聊天的其他人马上安静 , 并且把目光投向那对母子 。
赛爸的玩具|父母智慧:为什么不要在他人面前教训你的小孩?
文章图片
“这孩子已经学了乘法 , 现在解题竟然还用加法!”妈妈对众人说 。
孩子面红耳赤辩解:“‘加法’和’乘法’都可以的 。 ”
这时妈妈坚持:“不可能 , 一定是你在偷懒!”
“小孩子不要这么怕苦怕累嘛!”旁边有人开始附和着批评孩子 。
小孩委屈大哭:“老师真的是这样讲的!你们……你们一点也不懂!呜呜……”说着说着 , 孩子趴在桌子上哭的更厉害了 。
孩子的自尊 , 父母们别“瞧不起”
记得蒙台梭利说过 , 儿童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 , 通常成人意识不到他们是很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 。 为什么?相比起成人 , 小朋友的心思更加细腻敏感 。 当他们感觉自尊受伤后 , 他们会愤怒、悲伤 , 甚至变得退缩、被动 。 另外 , 父母们需要警惕的是 , 自尊常常与习得性无助是“孪生关系” 。
赛爸的玩具|父母智慧:为什么不要在他人面前教训你的小孩?
文章图片
【赛爸的玩具|父母智慧:为什么不要在他人面前教训你的小孩?】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曼有一项经典的研究 。 研究人员把一只狗放在电箱里 , 给狗施以电击 。 刚开始 , 狗疯狂的跳、叫、撞击箱子 , 拼命的想逃离 。 可是 , 它的努力不仅没让它成功逃脱 , 研究者还给它加了一根绳子——它被绑在了箱子里 。 再次挣扎后 , 意识到没有任何作用 , 它便放弃挣扎 。
这种情形 , 与一个家庭养育孩子很像 。 一开始 , 孩子可能做什么事情都充满热情与兴致 。 可是 , 当孩子多次被现实打击 , 或经常被父母嘲讽后 , 他们感觉自己的努力不仅没用 , 甚至还带来了沮丧、愤怒或难过 。 慢慢地 , 他们可能便不再作为 , 而是被动地听从安排 , 或即使被安排也缺乏动力 。 “反正不再被伤害、打击就好” , 常常有孩子这样想 。 接踵而至地缺乏自信也是这些孩子的宿命 。
有一位4岁的小女孩 , 与妈妈上街时 , 看上了一个粉色镶钻的漂亮发夹 , 央求妈妈买给她 。 小女孩高高兴兴地戴着新发夹回家后 , 有几个亲戚刚好在家里做客 。 小女孩的爸爸本来已经对妻子经常“乱买”东西给孩子有意见 , 再加上他觉得孩子小小年纪爱美颇为不妥 , 便对兴高采烈的孩子说:“丑死了 , 像一堆牛粪!”
赛爸的玩具|父母智慧:为什么不要在他人面前教训你的小孩?
文章图片
孩子尴尬地看了看其他亲戚 , 刹时脸蛋涨红 , 冲上去就要打爸爸……
上面的场景 , 是孩子的妈妈复述给我听的 。 如果这位爸爸频繁地使用语言暴力伤害孩子 , 正如当一个孩子努力成为优秀的好孩子 , 但父母总是通过行为、态度或其他手段让他们泄气……结果孩子便是习得性无助 。
好父母不是一味地无视孩子的自尊 , 而是真诚地尊重孩子
人际关系学专家VictoriaJoseph可谓是这方面的模范 。 她的儿子曾经因为个子矮被同龄人嘲笑 , 继而自尊受创 。 她通过引导孩子自我认同“跑步快”、“成绩优秀” , 帮助孩子恢复自信 。 当一个家庭真诚地尊重孩子 , 背后其实是父母或其他养育者的同理心在发挥作用 。 当父母对孩子拥有同理心 , 才能做到真心实意地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
如果父母对孩子有同理心 , 孩子的受益 , 不仅仅将是拥有自信心 , 孩子同样也是同理心满满的 。 值得一提的是 , 小朋友的同理心位于大脑的边缘区 , 当大人对婴儿的情绪经常能做到及时回应时 , 孩子的同理心能力就能获得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