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城市“烟火气”:台东夜市客流量已恢复到“六七成”

青岛的城市“烟火气”:台东夜市客流量已恢复到“六七成”
文章图片

台东和兴路夜市上人头攒动 , 各类小吃、日用百货琳琅满目 , 一片繁荣热闹的景象 。刘 栋 摄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采访人员 刘 栋
每到下午三点多 , 台东和兴路步行街就逐渐热闹起来 , 摊主们推着车子从四面八方赶来 , 张罗着铺排面儿 , 等待着华灯璀璨的繁荣景象 。
“一般晚上六七点的时候 , 逛街的人会慢慢多起来 , 这几天的人气比上个月旺了不少 。”68岁的孙永利是台东夜市的“老摊主” , 自2000年夜市开市以来 , 就一直在这里练摊儿 。
十几平方米的摊位前 , 孙永利把风扇、水壶、拖把、地垫等各类日用品摆放得满满当当 。“每个种类的日用品 , 我都会选几个不同的档次来卖 , 顾客挑选起来余地也大 。”孙永利一边聊着一边热情地招呼着来询价的顾客 , “这个水壶60元 , 是新品 , 样子更精致些 , 旁边的30元 , 质量也不错 。”面对摊位前的日用品 , 他如数家珍 。
虽然这几年受网购冲击较大 , 但孙永利的摊位上还是有不少回头客过来光顾 。一晚上下来 , 营业额在六七百元左右 。“周边居民也多 , 特别是上点年纪的 , 来逛的时候 , 经常顺手挑几样就带走了 。”采访当晚 , 隔壁摊主未出摊 , 孙永利就特意来回跑了两趟 , 从家中多带了些货品 , 摆放在显眼位置 。
相较于日用百货商品的“多”而“全” , 小吃类摊位的特点则是“细”而“精” 。炒酸奶、烤冷面、炸鲜奶、煮小串……无论是烹饪方式还是食材选取 , 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随着夜幕降临 , 各类特色小吃摊位开始热闹起来 , 锅碗瓢勺的“交响乐”不绝于耳 , 食材烹饪的香气弥漫在夜色之中 。
经营“烤冷面”的王金国是小吃街上的“大户” , 在百余米的小吃街上经营有5个摊位 , 还有一家固定商铺开在了步行街上 。“最早是在台东六路经营小吃 , 几年前 , 听说和兴路这边打造小吃街 , 就搬过来了 , 这两年又逐步扩大了规模 。”
夜经济繁荣程度是一个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 , 也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 。作为青岛规范化的“老牌”夜市 , 和兴路夜市从2000年开始形成了以百货为主的夜间集市 。2016年 , 为适应年轻人的消费偏好 , 打造了小吃一条街 。目前 , 夜市共有300多个摊位 , 其中百货类摊位200多个 , 小吃类摊位100多个 , 从业人员600余人 。
“刚搬过来的时候就想 , 要把自己的小吃做得有特色 , 才能立住脚 。”王金国是东北人 , “烤冷面”深受当地年轻人的喜爱 。“从口味到配菜 , 我们这几年也在不断推新、改良 。”
摊位前 , 铁板上的冷面皮嗞嗞作响 , 趁蛋液还没完全凝固 , 翻转面皮 , 刷上酱料 , 配上辅菜 , 两端折叠 , 切块 , 装碗 , 一份热气腾腾的烤冷面就送到了顾客手中 。这个过程中 , 工作人员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
“上个月 , 我们一个摊位是一个工作人员 , 这个月 , 每个摊位又加了一个人 。”王金国说 , 疫情期间 , 夜市减免了摊主2个月的摊位费 。3月底 ,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向好发展 , 摊主们开始陆续出摊儿 , 现在的客流量大概恢复到原先的六七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