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看摆摊总是不顺眼?

为啥有人看摆摊总是不顺眼?摆摊做买卖被热呼为"地摊经济″ 。 媒体上点赞的众多 , 善意的建议也不少 。 可是 , 有人总是对摆摊点看不顺眼 。 有家财经评论说 , "是简单回归到类似地摊经济这样的就业门路 , 还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 这是一道必答题" 。 似乎摆摊点是与高质量发展相悖的路子 。 甚至说"一线城市不宜推行地摊经济 , 此风猛吹后患无穷″ 。 还说 , "片面将地摊经济炒作成灵丹妙药 , 是捡到一粒芝麻 , 丢掉一車西瓜″ 。 城市设点摆摊利弊如何应该具体分析 , 如果看不顺眼就这不宜、那不妙 , 就想一禁了之 , 只能是有弊无利 。商品交易自产生以来 , 交易方式就有多种多样 。 它不是以你看得顺眼看不顺眼为转移 , 而是以方便买卖双方为基础的 。 什么方式合适、什么方式不方便 , 是由商品的类型决定的 。 比如黄金、珠宝贵重物品生意 , 与针头线脑、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生意或者调剂余缺的"跳蚤″市场 , 当然应有所不同 。 前者门店为好 , 后者摊点棚車为佳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 北宋画家张择端以都城为题材的"清明上河图" , 可谓传世之作 , 有图有真相 。现在有的人小看"贩夫走卒引車卖浆″之流 , 岂不知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可是贩夫走卒们经年累月用血汗䠀出来的 。城市人都有逛商场的习惯 , 因为城市、城市 , 有市才有城 。 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苏州观前街、无锡南禅寺 , 这是南方人逛商场的好去处 , 其他地方也都各有自己的好逛处 。 这些商场的商铺有的规模并不小 , 但都在门口出个摊或一溜摊 , 为的是方便顾客选货、也有利于买卖双方相互沟通 。 听曾经在老城隍庙工作过的老乡说 , 豫园商城新更名后 , 开架式销售变換成橱窗式销售 。 顾客只能远观 , 炒货难闻到烟火香味 , 衣料不知厚薄 , 竹木瓷器不能立即上手…… , 结果尽管商城硬件投入不菲 , 但生意大不如以前 。 商城管理层四出取经参观 , 不断讨教原来的"老法师" 。 最后悟出个道道 , 以前的开架式就是现在的消费者体验式 。 在商言商 , 原来古今中外都是一个道道 。试想 , 如果旅游纪念工艺品之类都放在橱窗里一本正经的等客上门 , 它能做到盈亏平衡吗?夜市上没有馄饨担、豆腐花摊、炸臭豆腐锅等小吃买卖还有夜市呢?记得小时候 , 表兄化五分钱在夜市上为我买了一调匙海螺丝 , 那个尾端尖尖的里面的味道至今没有忘记 。现在新华书店到图书馆设置柜台的城市越来越多 , 成为文化作品产销见面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浙江义乌小商品城、江苏海澜飞马水城等的盛况并不再是水泥森林、幕墙围城式的情景 。关于摊点设置与城市秩序的共生互济 , 本是管理者的题中应有之义 , 无须赘言 。 当然 , 摊点对小生意人增加个人和家庭收入 , 更是不可或缺的平台和保障 , 共生互济的守则岂容轻易有失 。总之 , 看着摆摊不顺眼的人 , 不是缺少经济的历练 , 就是淡忘了老百姓消费生活的体验 。 这样说 , 是否有一点道理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