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这一仗,古德里安发了牢骚,却被后人篡改成“希特勒是神经病”


自古将帅之道筹算于庙堂 , 然素有不苟规矩之士 , 居统帅之位 , 以战士之姿 , 冲锋一线身先士卒;这种模式玩得好可以成就经典 , 但玩脱了反而会送上自己的人头 。 身为部队指挥官 , 现实中不可能“无双割草” , 你要真就自己去打 , 那叫不务正业!既然这样 , 身先士卒在真实的战争 , 特别是近现代战争中 , 还有什么意义吗?本章我们就以对法行动中古德里安大将的战争经历来解答这个问题 。
身为第三帝国四大名将之一 , 古德里安被尊为“闪电战他爹” 。 其既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创始人 , 从无到有一手创建了德军装甲兵种 , 也是闪电战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随后的战争中身先士卒地指挥坦克部队冲锋在最前线 , 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 。 “曼施坦因计划”之所以能取得对法作战的成功 , 古德里安可谓首功!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这一仗,古德里安发了牢骚,却被后人篡改成“希特勒是神经病”
本文插图

在1939年初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 , 德军对法国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无可奈何 , 而英法联军似乎也认为德军除了重演一战的施里芬计划外别无他法 , 因此只在马奇诺防线部署少量兵力 , 把陆军主力包括其装甲师以及在佛兰德的英国远征军都集中部署在马斯河至英吉利海峡之间面向东北的防线上 , 以期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将德军“反推”回去;直到曼施坦因计划的提出 , 似乎才又让希特勒以及最高统帅部的将军们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 计划被提出来了 , 但如何去论证与实践这个方案 , 最终的突破点应当选择在哪里 , 成了困扰德军的最后一道难题 。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人物不是别人 , 正是古德里安 。 在看过曼施坦因计划方案原本后 , 古德里安亲赴德法边境考察 , 并结合一战时期对法国地形 , 军事理论等方面的了解综合分析 , 最终把主攻方向确定在了色当至比利时边境的阿登地区 , 并对最高统帅部做出了“我们的坦克能通过那里”的关键结论 。
1940年5月9日 , 古德里安率德第19军及其麾下第2、第1、第10装甲师重拳出击与隆美尔部队一齐穿越阿登森林 , 完成对马奇诺防线的突破 。 在战争伊始古德里安便深入基层 , 力求让每一位官兵都了解其作战原则——装甲部队一旦上路就不要停留 , 突破阿登地区就等于买下一张直通车票 , 会一直坐到终点站 , 而这一次的目标就是英吉利海峡 。 同时 , 古德里安放弃了传统阵地指挥模式 , 将指挥部搬上装甲车 , 同装甲部队一起前进 , 并用车载电台与前线部队与后方军指挥所保持联络 。 这种指挥模式为古德里安在波兰战役中首创(利用机械化装备的机动性与无线电通讯手段 , 使得包括古德里安在内的许多德军将领获得了更准确 , 更及时的战场信息 , 同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更快速 , 更准确的判断与决策 , 这正是闪电战的精髓之一) 。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这一仗,古德里安发了牢骚,却被后人篡改成“希特勒是神经病”
本文插图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这一仗,古德里安发了牢骚,却被后人篡改成“希特勒是神经病”】

行至蒙科尔市场 , 古德里安的第19军遇到莱因哈特部第6装甲师师长肯普夫将军 。 据古德里安回忆录记载:他(肯普夫)的部队在渡过马斯河后与我部一起到达此地 , 现在已有第6、第2、第1装甲师三个师由于迅猛西进而拥堵于此 , 上级对各军装甲部队之间的分界线并没有明确划定 , 为能迅速上路我不得不为各支部队分配道路以免贻误战机 。
5月16日 , 古德里安所部缴获一份法军命令 , 并迅速被传至正在前线指挥的古大将之手 , 命令写道:必须制止德国坦克的肆虐!这份出自甘末林将军之手的命令让古德里安意识到法军抵抗能力已经严重引起了其统帅部的不安 , 必须利用这个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机会继续对其进行出其不意的打击——“尽管经过一周长途奔袭的德军装甲集群已疲惫不堪 , 且补给短缺又将步兵甩在了后面 , 随时面临被可能反应过来的敌人包围的危险” , 然而现在 , 绝不能迟疑 , 绝不能停止!但紧接着 , 古德里安就接到了上级“等待步兵援军到来”的命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