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苗霞:殷墟“石子窖”和“石子墓”性质探析( 六 )


7∶H30位于甲八和甲九基址的西侧 , 宫殿区池苑遗址的东侧 。 由于甲八和甲九基址的性质目前还无法确定 , 所以其附近的7∶H30到底归属何处现在还无法判断 。 由于其距离池苑遗址较近 , 它也可能为泛舟水上休闲的王公贵族提供用水 。
M119位于乙组基址群内的中组墓葬群 , 墓葬群共有墓葬80座 , 绝大多数为长方形土坑竖穴 , 不见二层台和腰坑 。 此组墓平面分成东西十二列 , 排列相对整齐 , 能看出在入葬时经过规划 。 这些墓多数较小 , 除M119外 , 最大的M166面积为3.84平方米 , 最小的M259面积为0.53平方米 , 墓深0.3~1.4米不等 。 墓葬多数为南北向 , 东西向墓数量较少 。 墓内绝大多数葬有人 , 每墓所葬人数为1~13人不等 , 人骨有仰身葬、侧身葬、俯身葬和跪葬等不同的葬式 , 且多数人头被砍掉 。 个别墓内有随葬品 , 随葬品有马饰、武器、铜铃、蚌器、盾和骨筒 , 数量及器类均较少 。 这些墓葬除M238可能为埋葬墓主人外 , 其余均应为祭祀类遗存 。 而M119的面积为9.1平方米 , 深达12米 。 无论是形制、面积、深度及在墓地中的位置 , M119都与墓葬群中的其他墓葬格格不入 , 且其内无人骨 , 出土遗物也仅有75块陶片 , 和殷墟墓葬出土遗物截然不同 , 因此M119绝不是墓葬 。 至于它为何位于规划整齐的墓葬群中 , 有可能和时代不同有关 , 因为整齐划一的墓葬群中一般不会出现其他遗迹现象 。 石璋如先生认为“这八十个墓葬虽然是一组 , 但并不是一个时期” 。 从墓葬分布看 , 在建筑乙十二的时候破坏了不少中组墓葬 , 可知乙十二晚于中组墓葬的年代 。 和其他墓葬格格不入的M119位于乙十二基址西部约五六米 , 从位置看 , 如果时代相同 , 它很像是乙十二基址的附属设施 。
对M236的具体位置 , 《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乙编·殷墟建筑遗存》中把乙八基址上、下和其有叠压打破关系的42个遗迹根据深度分为三层九期 , M236位于中层 , 与其在同一个层位的有M182、M207和M241 , 它们均直接叠压于乙八基址下面 , “它们上口的深度由现地面下1.80至2.85公尺 , 是在基坑挖成之后 , 基址未筑之前埋入的” 。 如若这样 , 和M236处于同一层位的M182深度不详 , M207和M241深分别为2.75米和2.1米 。 M182、M207和M241分别出土有9只羊、5只和3只犬 , 不见其他遗物出土 。 M236出土有陶片、较多兽骨和少量骨器 , 深达13米 。 从出土物和深度看 , M236和其他三个遗迹的性质完全不同 。 根据位置和出土物看 , M182、M207和M241应为乙八基址的祭祀坑 , M236内没有发现祭祀用动物 , 所以它不是祭祀遗迹 。 没有发现祭祀用动物可能是后代破坏造成的 , 但仅作为祭祀遗迹没必要挖如此深并在下部放进木质构件 。 《小屯殷代的建筑遗迹》中说它位于乙九基址旁 , 上层被盗掘者扰乱 , “据看坑人尹焕章君观察 , 系打破乙九基址而埋入的” 。
三、结语
对遗迹性质的错误判断 , 会对遗址布局的判断有很大影响 , 有些还会影响到对当时社会性质的判断 。 如许宏先生对“二里头大墓”进行梳理的时候就说“就目前的认识而言 , 这处遗迹并非‘大墓’;如是 , 则二里头国家社会结构的金字塔塔尖也就不存在了” 。 因此发掘时对遗迹性质的判定很重要 , 学者进行研究时会利用原始资料支撑自己的观点 , 如果原始资料的性质是错误的 , 得到的结论势必也会南辕北辙 。
在田野考古发掘中 , 对较深遗迹性质的判断要慎下结论 。 如圆形或方形(长方形)深坑是否为墓葬 , 应比较容易判断 , 通常以是否有棺椁、是否有人骨以及是否有符合常规的随葬品等做判断 。 但判断深坑是窖穴或水井则复杂得多 。 一般来说 , 深度是否到达当时的地下水位线、在水位线的位置是否有长期水浸而形成的吃水线、在底部是否有汲水器等几个要素 , 是判断是否为水井的重要依据 。 当然结合遗迹的其他特征 , 如周围共存遗迹和环境、出土遗物、是否有脚窝等 , 并结合其他科技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 才可以更为准确地做出判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