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说历史|乱世三国|姜维:被遗忘的英雄


吉祥说历史|乱世三国|姜维:被遗忘的英雄
文章图片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 , 姜维是诸葛亮弟子 , 他活跃在人才匮乏的三国末期 , 所以了解他的人很少 。 姜维是今甘肃省甘谷县人 , 早年丧父 , 和母亲相依为命 。 在县衙里谋一个差事 ,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弃暗投明 , 没曾想却得到重用 。 姜维大为感动 , 决心为诸葛亮的志向——光复汉室而奋斗 。
那时的姜维只有27岁 。 27岁 , 真是一个好年龄 , 也是一个非常巧合的年龄 。 刘备三顾茅庐 , 那时的诸葛亮也正是27岁 。
姜维的母亲还留在魏国 , 托人捎信让他回家 。 姜维看信后发出了感慨:“家有良田百顷 , 一亩地也看不到我的身影 。 现在的我已经立志为光复汉室而效劳 , 所以只好把孝顺转化为忠诚 , 不能听从母亲的话了 。 ”
谁也不曾想到 , 正是他让蜀汉的命运延续了十年之久 。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衰败很厉害 , 人才青黄不接 , “蜀中无大将 , 廖化作先锋”是真实写照 。 还能统军的无外乎姜维、廖化、张翼几个老人了 。 而魏国呢 , 人才一代接一代 。 在谋划上与兵力上的差距很大 。
吉祥说历史|乱世三国|姜维:被遗忘的英雄
文章图片
廖化曾经说过:“智不出敌 , 而力少于寇” , 就是说 , 在谋划上超不出对方的预料 , 兵力又少于敌人 。 双方实力悬殊 , 还接连发动进攻 , 无异于自掘坟墓 , 不死才算命大呢 。 正是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 , 九次交手 , 四次平手 , 两次大胜 , 一次小胜;一次大败 , 一次小败 。 胜负相当 , 还略占优势 。 单单面对这些战绩 , 还有什么理由责难姜维呢?
几场胜仗挡不住蜀汉政权颓废的速度 。 “生儿不像贤 。 ”唐代诗人刘禹锡如此评价刘禅 。 刘禅任用太监黄皓 , 黄皓专权 , 想寻机废掉姜维 。 姜维得知后 , 便不再回成都 , 一直留在前线 。 君臣不和 , 离亡国就不远了 。
姜维本是魏人 , 客居蜀汉 , 连年征战耗费国力 , 广遭非议 。 连张翼、廖化也不赞同经常打仗了 。 在这种形势下 , 姜维改变防御策略 , 仍然苦苦支撑 , 连敌方的人都说:“蜀汉所依赖的 , 只有姜维了!”
可以试想一下 , 在广阔的战场上 , 姜维眺望着远方 , 回想着戎马生涯 , 感受着“腹背受敌”的凄凉 , 心中发出一阵叹息 , 但一个念头却保留下来:“撑下去 , 无论如何也要撑下去!只要三寸气在 , 就绝不容魏人得逞!”
防御策略最终没能挡住魏军的铁蹄 , 当然这一切与昏庸的统治阶级驰援不力和无耻的投降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姜维突破了魏军的包围赶回了剑阁关!只要这个“一将守关 , 万夫莫开”的剑阁关还在手中 , 一切还有翻盘的可能!
进攻的魏将钟会给姜维写了一封劝降信 , 姜维没有理睬而是据险而守 。 十几万魏军无法攻破 , 加上粮草不济已经开始退兵 , 蜀汉政权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 。
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 , 另一路魏军邓艾绕过剑阁关 , 从阴平小路偷渡了长达七百多里的无人区 , 杀个措手不及 , 诸葛亮的儿子、孙子和张飞的孙子都战死了 。 邓艾的奇兵直逼蜀汉都城——成都!蜀汉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
姜维在回援的路上接到了刘禅的圣旨:解除武装 , 向钟会投降!闻讯后 , 大家都很悲痛 , 很多人挥刀照石头一通猛砍 , 发泄不甘的心情 。 打了一辈子仗 , 这就是结局吗?假如姜维投降了 , 也不会有人再说些什么了 。 君王已经投降 , 已经没有坚持的必要了 , 一切到此可以结束了 。
面对绝望的现实 , 姜维却扔抱有希望!君王投降了又如何 , 姜维偏偏不投降!他偏要在绝境中找到一条通往“希望”的蹊径来!
于是 , 那个危险的复国大计开始实施了——对野心十足的钟会进行策反背叛魏国 , 再伺机干掉钟会光复蜀汉!姜维给刘禅去了一封密信:愿陛下忍数日之辱 , 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 , 日月幽而复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