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昆仑山下的勃勃生机——新疆洛浦的脱贫之路

【伟大壮举·扶贫印记】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王瑟
见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洛浦县扶贫办主任李州州时 , 他正忙着与人在电话里谈工作 。 只见他挥舞着一只手 , 干脆而坚定地告诉对方 , 应该怎么做 , 应该怎么干 。 和采访人员谈起洛浦县的扶贫目标时 , 他更是简洁明快地说道:我们就两句话:以产业为支撑 , 以就业为抓手 。 全县已经转移就业3.8万贫困人口 , 平均每户贫困户实现1.5人的稳定就业 。 今年底 , 我们洛浦县将整体脱贫 , 人均收入能超过1.1万元 。
昆仑山|昆仑山下的勃勃生机——新疆洛浦的脱贫之路
文章图片

村民在洛浦县纳瓦乡诺布依村樱桃果园采摘樱桃 。 光明日报通讯员李榕、买买提艾力·艾尼瓦尔摄
昆仑山|昆仑山下的勃勃生机——新疆洛浦的脱贫之路
文章图片

村民在洛浦县山普鲁镇阔塔孜兰干村黑木耳基地晾晒黑木耳 。 光明日报通讯员李榕、买买提艾力·艾尼瓦尔摄
位于昆仑山北麓的洛浦县 , 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之一 , 绿洲面积仅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6% , 近30万人口只有34万亩的耕地 。 怎么脱贫 , 是县委县政府深入思考的问题 。
经过认真调研与分析 , 洛浦县结合实际 , 提出贫困人口要实现持续增收脱贫 , 重点就要依靠产业扶贫 。 而产业扶贫的关键 , 是培育和发展能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 , 并由龙头企业带动 , 把企业与贫困群众、扶贫资金有机结合起来 , 使企业成为项目实施和资金周转的有效载体 , 使农民真正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
昆仑山|昆仑山下的勃勃生机——新疆洛浦的脱贫之路
文章图片

村民在洛浦县恰尔巴格乡格加喀尔克村肉鸭基地查看小鸭生长情况 。 光明日报通讯员李榕、买买提艾力·艾尼瓦尔摄
昆仑山|昆仑山下的勃勃生机——新疆洛浦的脱贫之路
文章图片

在洛浦县洛浦镇恰帕勒兰干村长毛兔养殖基地 , 负责人王玉磊(中)查看长毛兔生长情况 。 光明日报通讯员李榕、买买提艾力·艾尼瓦尔摄
今年初 , 恰尔巴格乡库木巴格村的会议室里 , 村委会干部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召集家中有老人的妇女代表 , 商讨把闲置房屋、后院改造成小拱棚放置培育蘑菇菌包增收致富的相关事宜 。 工作队队长陈枫说:这些妇女家里都有可以行动的老人 , 也有闲置的土地和房屋 。 这个项目第一投入比较低 , 技术含量也不高 , 他们可以在家里足不出户实现增收 。
从去年开始 , 恰尔巴格乡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 , 在各村发展蘑菇菌包种植 。 库木巴格村村民萨依普加玛丽·麦麦提家收入来源单一 , 全靠丈夫在外打零工 。 为了帮助她家尽快脱贫 , 去年 ,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安排萨依普加玛丽·麦麦提做村里的保洁员;最近 , 又组织她前往成熟的蘑菇菌包拱棚实地参观学习 , 鼓励她用自家的庭院发展蘑菇菌包种植增加收入 。 萨依普加玛丽·麦麦提说:我计划先种100个菌包 , 然后跟技术员好好学技术 , 只要蘑菇品质好 , 销路不用发愁 。 在家里种蘑菇 , 我的父母也能帮上忙 , 再加上我的保洁工作收入 , 一个月能挣2000元 。
昆仑山|昆仑山下的勃勃生机——新疆洛浦的脱贫之路
文章图片

游客在洛浦县杭桂镇霍热孜托格拉克村胡杨生态景区骑骆驼、赏胡杨 。 光明日报通讯员李榕、买买提艾力·艾尼瓦尔摄
【昆仑山|昆仑山下的勃勃生机——新疆洛浦的脱贫之路】昆仑山|昆仑山下的勃勃生机——新疆洛浦的脱贫之路
文章图片

洛浦县多鲁乡哈勒瓦甫村一角 。 光明日报通讯员李榕、买买提艾力·艾尼瓦尔摄
在洛浦县纳瓦乡扶贫产业园生产车间里 , 图送古丽·托合提外力正在熟练地加工新鞋 。 一年前 , 她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 如今已成为产业园里的优秀员工 。 图送古丽·托合提外力说:现在每个月都有2100元左右的工资 , 生活有了明显的变化 。 而且每次看到自己做的鞋子就有一种幸福感 , 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 , 增加家庭收入 。
洛浦县纳瓦乡党委副书记高东东说:纳瓦乡党委统筹推进产业就业 , 扶贫产业园的员工现在基本可以做到每天20双鞋左右的任务量 , 工资已经突破2千元 , 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州州告诉采访人员 , 洛浦县通过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援疆资金 , 养鸽产业、养鸭产业、黑木耳产业、养兔产业、奶牛产业、特色种植业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 建成了县有龙头企业 , 乡有规模企业 , 村有村办工厂 , 户有小作坊的四级产业发展和就业体系 , 实现了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