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湟水河:河清海晏绕古城

【光明网|湟水河:河清海晏绕古城】
【聚焦城市治理 在水一方·西宁】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万玛加
“宗河(湟水)行其中 , 夹岸皆人居 , 间以松篁 , 宛如荆楚 。 ”这是北宋诗人李远笔下的湟水河 。 “汉武帝修起了西平亭 , 赵充国湟水边开上个良田 。 ”而对于钟情于“河湟花儿”的青海人来说 , 委婉的曲调同样记录着湟水河的历史 。
湟水河 , 又名西宁河 , 是黄河的第三大支流 。 发源于青海湖边的湟水河 , 并没有像大多数河流一样注入浩瀚的青海湖 , 而是在草原上汇集壮大 , 就势向东 , 一路奔流 , 穿山越岭 , 跨峰过涧 , 从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草甸地区来到了在青海高原地势相对低缓的山岭平川 , 最后在甘肃省永靖县汇入黄河 , 全长349千米 , 流域面积3200多平方千米 。

光明网|湟水河:河清海晏绕古城
本文插图

湟水河海湖湿地公园 黄宁摄

光明网|湟水河:河清海晏绕古城
本文插图

治理中的湟水河 张海东摄
湟水流经的地方 , 峡谷与盆地相间 , 形成串珠状河谷 , 由它串联起的峡谷有巴燕峡、扎麻隆峡、小峡、老鸦峡等 , 盆地有西宁盆地、大通盆地、乐都盆地、民和盆地等 。 它穿过的地方水力资源丰富 , 灌溉便利 , 为农业的开发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 使这片肥沃的湟水河谷地成为青海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这片大概只有青海全境4%的土地 , 养育着青海近三分之二的人口 , 从而这里也成为青海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 湟水河作为“青海人民的母亲河”名副其实 。
历经蜿蜒 , 流入黄河的湟水河以及由她冲刷形成的湟水谷地 , 从地理上 , 在整个青藏高原有着特殊的位置 , 从文化上 , 她是河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 孕育了灿烂的马家窑、齐家、卡约文化 , 更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基地 。

光明网|湟水河:河清海晏绕古城
本文插图

治理后的湟水河 黎晓刚摄

光明网|湟水河:河清海晏绕古城
本文插图

湟水河畔的绿道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黎晓刚摄
一种几乎跨越青海所有民族 , 流行传唱在各民族间的民间文化——河湟花儿 , 在这里应运而生 。 她不但成就了“民族众多、文化多元、融会贯通”的青海文化 , 对青藏高原上发展起来的博大精深的藏文化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湟水河从远古奔袭而来 , 把一片片亮丽的农业风景的图画涂染在她的岸畔的同时 , 也把人类文明一点点地聚合起来 , 在她愈发显得妖娆和婀娜的地方 , 缔造出了一座古老的城市——西宁 。
坐落在湟水谷地的西宁市 , 四面环山 , 三川汇聚 , 古诗中有“湟流一带绕长川 , 河上垂柳拂翠烟”之说 。 如今 , 从飞机上俯瞰 , 西宁层林尽染 , 绿意浓重 , 清水涟漪 , 高楼林立间的城市 , 湟水河如彩带萦绕期间 , 美不胜收 。

光明网|湟水河:河清海晏绕古城
本文插图

湟水河湿地公园鸟瞰 黎晓刚摄

光明网|湟水河:河清海晏绕古城
本文插图

西宁市民在健身 黎晓刚摄
今天的西宁 , 已经发展成为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城市 , 穿城而过的湟水河 , 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壮大 。 进入新世纪以来 , 青海这个生态大省 , 在强力打造“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 , 也狠抓湟水河流域的治理 , 西宁市提出了“打造绿色样板城市”的口号 , 一系列生态工程得以实施 , 宁湖、北川、海湖等湿地公园把整个西宁有机地连接起来 , 建成了湟水国家湿地公园 , 西宁市也荣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称号 。


推荐阅读